最新報告顯示,新加坡今年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亞太地區房地產投資的主要來源地。
根據萊坊(Knight Frank)最新公布的第三季亞太資本市場研究,今年以來,新加坡投資者向亞太房地產市場注入近85億美元(約115億新元)的資金,這使得新加坡的跨境投資額比美國高出50%。

萊坊資本市場全球主管表示:許多新加坡的私人公司和政聯公司(GLC)保留了大量待投資的股權。快速上升的借貸成本引發的更廣泛的市場混亂,為所有股權投資者創造了配置資本的機會,而其他許多機構投資者卻在場外觀望。
新元的強勢也促使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等大型機構和其他政聯公司在日本、中國、韓國和澳大利亞等市場尋找機會。值得注意的是,GIC一直在增加對房地產資產類別的配置,它在美國的投資約占新加坡入境投資總額的22.4%。
研究指出,亞太地區的商業房地產市場在今年第三季的活動有限,投資活動同比萎縮53.4%。國內和國際投資者的撤資表明他們不願在當前高利率的環境下進行投資。當前,收益率差(dividend yield spread)已經收窄到一定程度,某些市場甚至出現負風險溢價。
分析:亞太投資者轉向工業和數據中心等領域 辦公空間收購其次
為應對這些挑戰,亞太地區投資者已將重點轉向工業和數據中心等領域的新經濟資產上,辦公空間的收購則退居其次。這反映出商業信心持續受到挑戰,以及重返辦公室上班勢頭疲弱。
萊坊亞太區研究部主管說,在工業房地產方面,機構級資產供應有限,而電商、生命科學和技術領域的長期需求持續增長,這些因素激發投資興趣。同樣,數據中心行業也越來越被視為一個穩定的長期投資機會。
另外,加拿大也首次超越美國,吸引了亞太地區最多的對外投資。加拿大占亞太對外投資的42%,英國占26%,德國占10%。伴隨著這一轉變,從亞太地區到加拿大的交易額增長了18倍,達到10億2000萬美元,這主要是由數據中心投資組合驅動的。
亞太地區投資者尋求美國以外的機會,可能是為了分散投資,以抵禦利率逆風環境。並且,儘管市場對美國區域銀行業的擔憂有所緩解,但銀行普遍報告借貸條件在收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