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很多人的生活,也就此影響了很多人的心理健康。其中,就包含著新加坡大量的外籍勞工。
據了解,在新加坡的外籍勞工人數達到143萬之多,而他們在疫情的影響下,其中許多人的心理狀況都出現了問題。
為此,新加坡人力部連同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和幾個非政府組織成立名為「晨曦計劃」(Project Dawn)的工作小組。
工作小組的主要任務即是教育新加坡外籍勞工有關精神健康的知識,以此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
新加坡人力部 - Ministry of Manpower (MOM)
新加坡人力部是新加坡的政府部門,負責制定和實施與新加坡人力相關的勞工政策。
新加坡人力部的使命是要為新加坡人建立一支強大的勞動力隊伍和強大的職場。
新加坡人力部旨在讓公司提供優質的工作機會,以便為新加坡人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以此建立更強的新加坡,從而實現人力部的願景和使命。
新加坡人力部還為所有人提供就業機會、持續的薪資增長,以及改善弱勢群體的工作條件。
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兼人力部和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在接受採訪時說,改善外籍員工心理健康的措施主要分為以下階段。
從推廣對精神健康的認知、改善外籍勞工可得到的精神健康服務,到加強社會對外籍勞工的支持以及讓他們更好的融入社會,從而改善整個外籍勞工群體心理健康。

陳詩龍說:
「這段期間的抗疫措施為宿舍的外籍勞工帶來巨大焦慮與壓力,因此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目前已經有大約97%至98%宿舍外籍勞工能外出工作,而且疫情已經穩定,所以我們現在推出這個計劃」
陳詩龍指出,絕大部分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外籍勞工都是患抑鬱症,因此抑鬱症是工作小組的關注重點。
工作小組成員之一的心理衛生學院緊急部專科顧問黃偉立醫生受訪時說,一些研究顯示,外籍勞工的精神狀態比一般大眾差,需要更多支持。他說:
「他們在自己國家過得不好,才離鄉背井來新加坡。他們可能面對著不同的壓力來源,比如經濟壓力、在本國發生天災,而且他們在我國也會感到被社會孤立或歧視。」
「薪水糾紛是造成精神壓力的主要因素,疫情之前就是如此。現在外籍勞工都復工了,但還是有外籍勞工想要輕生或自殘。因此,除了工作方面要處理得當,其他方面的支持也很重要,比如家人與社會的支持等。」
新加坡外籍勞工
外籍勞工是新加坡勞動力市場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據新加坡媒體報道,外籍勞工占據了新加坡總人口近30%,數量非常龐大。
新加坡之所以那麼依賴外籍員工,主要是因為經濟不斷擴張,需要大量的人力,而新加坡本地勞動力根本無法滿足這一強大需求。
迄今為止,建築業、海事業(造修船廠)、製造業、交通運輸等在新加坡經濟中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而這些行業仍然需要大量的勞工。
而在大量的勞工群體里,有著相當多的一部分人屬於低收入群體。在疫情的影響下,他們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干擾。

據統計,新加坡有20萬名外籍勞工住在43家專用宿舍,還有約10萬人住在工廠改建宿舍和在工地建造的小型宿舍。
新加坡政府的措施
擁擠的生活環境使得外籍勞工在疫情防疫中處於非常不利的位置。
對此,新加坡政府除了成立「晨曦計劃」以改善外籍勞工的心理健康,還積極採取其他措施來幫助外籍員工應對疫情。
推出防疫教材
新加坡人力部向外籍勞工宿舍業者和外籍勞工推出防疫教材,希望通過教育與培訓來提高衛生水平,達到持久的防疫效果。
宿舍經營商及員工將獲得一套培訓幻燈片、防疫措施評估清單、自我評估指南以及防疫海報,協助他們制定優良管理系統,以遵守防疫措施,並在出現疏忽時及時補救。
其內容包括把外籍勞工的睡床隔開至少一米、保持房間整潔、客工有正確戴口罩,以及有在飯前用搓手液或肥皂洗手。
推出針對外籍員工的保險計劃
外籍勞工中心與非盈利組織「Leap201」推出首個針對外籍勞工的保險計劃。
每年保費僅9元,外籍勞工面對非工傷事故導致的死亡和殘障或患上嚴重疾病時,能獲得賠償。

外籍勞工中心和LEAP201也聯手籌集60萬元,為首5萬名投保的外籍勞工首兩年的保費津貼,為外籍勞工投保的僱主每年只須支付3元的保費。
在現有工傷賠償法律下,外籍勞工不受保於非工傷事故所造成的死亡、終身殘疾以及重病。而此次的保險政策正好彌補了這一環節。
興建宿舍
興建宿舍是防護疫情,安全居住策略的一部分。新加坡政府正在興建新的專用宿舍來減低現有宿舍的密集度。
預期到了明年下半年,新加坡本地將有15個速建宿舍,可容納的外籍勞工人數將達2萬5000人。新加坡政府如今已建成七個速建宿舍,可供8000名外籍勞工入住。
此外,目前所有外籍勞工專用宿舍、工廠改造宿舍以及工地臨時宿舍的入住率都已經降到原來的七成。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速建宿舍是幫助建築業重新站穩腳步的措施之一。外籍勞工宿舍染病風險較高,因此減少人員密集度,以及制定合適的安全居住措施相當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