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加坡華人,不了解新加坡的國人可能會想當然的認為新加坡就是中國開在東南亞的分店。用李顯龍總理去年在「講華語運動」紀念大會演講的話說,「既然新加坡和中國同文、同宗、同祖、同言、同語,那麼新加坡為什麼不同意?」



我們要明白的是,新加坡華人是新加坡公民,他們的祖國是新加坡而不是中國。中國對於他們來說只是祖輩生活的地方,自己如果不是去尋根,或許這一輩子都和他們沒什麼關係,這對於取得外國國籍的海外華人來說都是一樣的。親愛中國、偏向中國當然是好事,但也不能一廂情願地認為華人就理所應當為中國爭取利益。但是,新加坡華人畢竟保留了儒家思想、中華文化等文化習俗和思維方式,李光耀也一直希望中國能從積貧積弱成為一個富強獨立的國家。
1967年,李光耀接受美國記者採訪
可以總結把李光耀在這個採訪中的觀點總結如下:
1.他認為自己是華人但不是中國人,是新加坡人;
2.他希望中國成為一個富強的國家,這對於新加坡和整個東南亞來說都是好事;
3.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不可能會侵略東南亞;
4.一個國家的年輕人如果不衝動,那麼這個國家是沒有朝氣的;
5.但是,國家最終要由成熟的成年人來治理,而不是年輕氣盛、少不更事的年輕人。但年輕人成年後,在回首自己年輕時這段衝動的經歷是大有裨益的。
結合去年香港發生的修例風波來看,李光耀的這番論斷可謂是未卜先知。有反對意見可以和平表達,但是絕不能發展成同外國勢力勾結,使用暴力從事分裂國家活動的暴恐活動。而今天正值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之際,國安法無疑是香港的一顆定心丸。同新加坡相比,香港在社會治理、縮小貧富差距、解決住房問題上都做得還不夠好,這也是李顯龍總理去年在接受採訪時能夠笑對媒體說新加坡年輕人不會抗議買不起房子的底氣所在。
在「亞洲四小龍」的行列中,新加坡的人均GDP已經高達近6萬5千美元,同比香港為4萬8千美元,韓國為3萬1千美元,台灣為2萬5千美元。這個與中國有著「親密而特殊關係」的國家,的確值得好好研究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