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陶宛孩子
各國文化牆繪

中國書法牆繪



各國文化展台

中國
校長對中國展台的九連環很感興趣


荷蘭展台
孟加拉展台


俄羅斯媽媽表演民族舞蹈
2019年我還參加了中國媽媽美食組的志願者活動,為展示咱們中國美食貢獻了一點微薄之力。
在準備食物的過程中媽媽們也相當的謹慎,要考慮所有國家孩子的飲食習慣,有穆斯林,不能放豬肉豬油;歐美孩子堅果過敏較多,不能有堅果;孩子吃不了辣,也不能放辣椒調味。最後我們決定做豆沙熊貓包、小豬包和玫瑰花捲,外加水果棉花糖。
孩子們每人帶一個空飯盒,排隊在每個展台前慢慢前進,看到喜歡的就取一個嘗。本來勻速前進的隊伍到中國展台就堵上了,沒一會兒展台就被拿空了,最後供不應求,只能分時段補貨了。

孩子們排隊拿食物

中國

新加坡

美國

瑞典

西班牙美食展台
一到各種節日就不用說了,校園裡是一片歡騰。
萬聖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
又可以cos自己喜歡的人物,又可以得到各種糖果。

好像秀場後台




哈利波特和赫敏

愛莎們




馬里奧

這衣衫襤褸的是哪位?
聖誕節前的慶祝活動
聖誕節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天,所以在這一天就盡情地享受大餐和瘋狂的遊戲吧!這些活動是完全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參加。

活動海報
最有趣的莫過於把校長(小學部)打下水了

校長(小學部)落水,哈哈哈

學校借來造雪機,讓赤道的孩子也感受一下玩雪的快樂

充氣城堡
尼龍搭扣牆


小火車

貼紋身
聖誕集市


用餐區
天黑以後,還舉行了聖誕亮燈儀式,點亮了校園裡的聖誕樹。

問孩子們最喜歡國際學校的什麼,她倆異口同聲地告訴我:開心!
國際學校的教育體制更適合思想成熟,有自制力,能把握自己的孩子。
歐美式教育在小學時期注重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所以學業壓力在小學時期就不是很大,我們稱之為「放羊」,孩子們當然都很喜歡。
一旦孩子進入中學階段,學業壓力就驟升。我能明顯感覺到姐姐進入中學後家庭作業變多,而且每門作業都像是一篇論文,需要自己樹立觀點,自己找資料支持觀點,還要形成一篇完整的報告,難度可想而知。
有時候期末考試就是一篇報告,寫什麼,怎麼寫能得高分,都得好好琢磨,著實得花一番大心思。平時玩得開心,也能混日子,但成績就非常難看了。教材沒有紙質版,每個老師教的也不一樣,家長在家也沒辦法輔導,只能幹著急。
政府學校使用大英國協的GCE(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教育系統,比較偏向傳統應試教育,有明確的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要求,老師也更能帶領孩子學習,對中國家長來說,看得見摸得著,關鍵時刻還能在家雞一下娃。
國際學校孩子電子產品依賴嚴重
IB教育系統沒有固定的書面教材,作業也以電子化方式完成。一進學校,就每人發一個iPad,所有作業甚至課件學習都在iPad上完成,基本沒有紙質作業。就連家庭作業也是老師給個App,回家在App上完成。一到中學,就鳥槍換炮,iPad換成蘋果電腦。每天書包里除了飯盒水壺就是一台電腦。導致你都無法確認孩子對著電腦是在學習還是在娛樂。面對青春期脾氣火爆的娃,老母親只好旁敲側擊,一切也只能靠自覺了。
關於費用
國際學校的學費相對比較貴,一般都在4到5萬新元/年,相比825新元/月的政府學校還是貴了好幾倍。國際學校不光學費貴,連校服、校車、午餐、飲料零食都很貴,所以要上國際學校,得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
在新加坡上國際學校還是政府學校,相信你的心裡已經有答案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