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來新加坡的家長,總是對孩子入讀國際學校還是政府學校一頭霧水,毫無頭緒。
我就來分享一下我家兩個娃在國際學校的學習經歷以及作為家長的感受,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發和參考。
作為家長我印象最深的
幾點區別如下:
國際學校硬體設施更優越。
我家倆娃曾經就讀的國際學校屬於當時新加坡國際學校中硬體設施最好的學校之一。校舍是近幾年才新建的,光主校區就有全尺寸足球場、3個游泳池、2個空調室內體育館、2個樓頂網球場、2個攀岩牆、高爾夫練習場、創新中心、500個座位的專業劇場、全空調教學樓。

足球場

攀岩牆

泳池

高爾夫練習場

專業劇場
國際學校更注重多方面發展以及能力的培養
國際學校主流課程是IB課程,在小學階段是被稱為PYP(Primary Years Programme),包含六大學術範疇:語言、人文、數學、科學、藝術以及德智體。國際學校IB課程6門課沒有主次之分,排課頻率相同,分數占比也相同。
藝術、體育跟其他學科一樣受重視。而體育好的孩子更受歡迎。
我家倆娃就讀的國際學校,有350多門課後興趣班(CCA)可供選擇,其中最熱門的就是體育類課程,包括游泳、足球、排球、籃球、桌球、體操、高爾夫、潛水、攀岩、曲棍球等各項運動,校內老師滿足不了的課程會聘請專業的校外機構來上課。所以除了一周三節的體育課,每周我還會給倆娃安排2節運動類的CCA。


游泳比賽的獎牌

妹妹合唱團演出

姐姐的藝術體操CCA

妹妹的足球CCA

姐姐的羽毛球CCA

妹妹的游泳課
國際學校更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和能力
通過社會實踐培養能力
學校每年會有個社會實踐(Field Trip),低年級的到學校附近,從4年級開始,要出國參加社會實踐。近的有東南亞各國,遠的如中國雲南、尼泊爾等。通過這短短几天的集體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通過不同的戶外活動創新的能力。

妹妹去水處理站學習凈化水的知識
姐姐4年級的時候去的是印尼的民丹島,行程為3天2夜。這是她第一次離開家人,和同學老師們一起呆這麼久,興奮得不得了。


學習劃皮筏艇

等待出發的老師孩子們和送行的家長們

探索潮間帶

跟著教練運動

學習滑索

回來後姐姐對這次實踐活動念念不忘。我能明顯感覺到孩子的自理能力有所加強,她說還在旅程中交到了好幾個新朋友。
學校還強調學以致用,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有一次學習了電路的知識,老師就讓孩子們用所學的知識來創建自己的遊戲機,做完後要舉辦展覽,邀請家長來參觀評比。聽說家長們要來參觀,孩子們一個個鉚足了勁兒,做出了一個個豐富有趣的作品。

製作原理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

展示場所

家長對孩子們的作品也很有興趣呢
國際學校校園更開放
國際學校的家長憑家長通行證可以隨時進出校園,學校鼓勵家長參加各類學校組織的活動,隨時和老師交流。
學校組織的活動也特別多。
學校會舉辦每學期一次的校長見面會,以及幾乎每月一次的各種教育專題講座,只要家長有興趣,就可以報名參加,跟學校老師和管理層面對面交流。
校長見面會


新生家長歡迎會
熱鬧的國際周
每年3月份有個國際周,也是學校最熱鬧的一周。期間會有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的學生以及家長會分享來自自己國家的文化,包括民族服裝大遊行,美食分享、傳統手工藝品、文藝表演等等。

宣傳海報
民族服裝大遊行

中國孩子
紐西蘭孩子


印度孩子

亞塞拜然孩子
巴哈馬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