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長陳振聲強調,新模式下的高才教育計劃不是為了幫助高學習能力的學生更好地準備全國考試,而是為他們提供更多發揮能力的機會。
陳振聲在國會答覆議員詢問時說,高學習能力的學生本來就能靠自己的能力,在全國考試中考得佳績。獲選加入計劃的學生是因為他們在某些方面具備高學習能力,例如數學或英文,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強。因此,學生不應認為自己加入計劃後,就必須出類拔萃。
部長也說,更新版高才教育計劃是為了提高學習和教學效率。把能力相近的學生集中在一起,老師可以更容易管理和以更針對性的方式進行教學。但與此同時,在學科以外,學生也必須有機會和不同背景及能力的學生聚在一起,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同能力不同的人一起生活和共事。
陳振聲說,如果人們不改變心態,繼續按孩子被分配的班級給他們貼上標籤,那麼再多的政策和結構改革也無濟於事。
有議員認為,縮小小學班級人數能更好地因材施教,部長表示,本地學校的班級規模是按學生的需要來分配,每班從5人到40人不等,完全取決於學生的需要。他強調,教師的素質和給予學生的支持比單純的班級規模更重要,教育部也會利用科技來補充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