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疫情爆發,根源在住房問題

2020年05月16日   •   8892次閱讀

疫情之下,每個國家在治理上最脆弱之處都暴露無遺。

疫情初期,新加坡因嚴格的隔離政策、有效的病例追蹤而控制了病例速度,壓平疫情曲線,表現突出。

但誰也沒有想到,新加坡的疫情會因為外籍客工(新加坡本地人對外籍勞工的稱呼)的居住問題而急轉直下,抗疫成果僅僅維持了2個月。

到了3月底,居住在逼仄狹小宿舍里的客工接連確診病例,並在客工之間相互感染。

| 新加坡新冠病毒感染情況。

圖片來源:CNA

自4月1日起,新加坡的疫情開始爆發,在四月中旬達到高峰。到如今,新加坡已確診23,336例感染病例,整個4月份新增的不幸感染者當中,又以外籍客工居多,90%的病例都來源於客工的聚集性傳播。

黃色條所表示的,正是那些住在工人宿舍的最底層的外籍客工。

為什麼外籍客工受感染如此嚴重呢?

新加坡的外籍客工

新加坡的外籍客工,分為三類:

一類是持有就業准證(Emploment Pass,EP)的外籍客工,通常是高端技術人才,從2020年起,每月工資不得低於3600新幣,目前有67200人。

一類是持有S准證(S Pass)的外籍客工,他們有學歷證明,通常在新加坡從事中級職能的工作,從2020年起,每月工資不低於2400新幣,目前約有197,7800人。

另一類是外籍勞動力的底層人士,他們往往受教育程度不高,工作技能屬於半熟練狀態。在新加坡的建築業、製造業可以見到他們的身影。這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有981,000人。他們在新加坡持有的是門檻最低的工作準證(Work Permit,WP),目前薪水等級在1800新幣以下,但後續可能會有調整要求。

| 2019年,新加坡人口情況。從中可以看到,新加坡168萬(接近30%)的人口沒有新加坡居民權,這30%的人中,又有41%的人口為底層外籍客工。

圖片來源:《新加坡人口簡報(2019)》(Population in Trend 2019)

同樣是外籍勞動力,但特徵有所區別:

就薪酬待遇而言:EP > S Pass > WP;

就人口規模而言:WP > S Pass > EP;

而三者在新加坡最大的待遇區別,在於WP類客工沒有提交永久居住權的資格。儘管前兩類申請者可能遭拒,但至少有這樣的機會,但WP類客工,連門都沒有。

就連這次新冠病毒,也專挑這些幹著最苦最髒的活、享受最低待遇的WP類客工下手,他們因為居住條件差,一人感染,同屋的人也很難倖免。

為了阻斷病毒的傳播,新加坡下令將確診病例的客工宿舍進行隔離,從一開始的榜鵝S11宿舍和西雅卓源宿舍,如今整個國家的43處客工宿舍中,已有一半多的宿舍受到隔離。

| 位於新加坡卓源東路的客工宿舍,外籍客工被隔離,不能外出務工。由圖片可見客工狹小的生活空間。

圖片來源:《聯合早報》

他們與新加坡的公民之間,橫亘著一道看不見的圍牆。

新加坡原本是各國的抗疫標杆,到如今,客工宿舍成為新加坡疫情的爆發點,本質上反映了新加坡發展背後的嚴重問題:住房,尤其是底層外籍勞工的住房問題。

病毒的狡猾也可見一斑,它暴露了一個國家最不願意讓人知曉的那一面。

新加坡的住房問題

與外籍客工相比,在對待已入籍新加坡國民的住房問題上,新加坡可謂悉心照料,成績斐然。 要知道,新加坡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二大的國家:小小土地上(約720平方公里),2019年已有人口約570萬,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7866人。

人多地少,自然就有住房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並不陌生:想想北上廣深的漂泊無房的外來人口...... 還有香港地區,不僅是外來人口居住有問題,大部分香港居民的住房環境都很差。

| 香港「棺材房」

圖片來源:Photograph by Tyrone Siu/Reuters

跟據2016年香港人口統計報告,約有20萬香港居民住在「棺材房」里,如上圖所示的劏房、籠屋。這樣的住房環境下,人均居住空間只有一個停車位那麼大,也就能放一張床以及個人必需用品。

儘管住「棺材房」的人占少數,但在香港,住房難、買不起房是不爭的事實。

同為亞洲四小龍,新加坡的住房問題,比香港好一些,但仍然面臨不小的壓力。

而且這個問題早在新加坡1965年建國的時候就有了。

60年代的新加坡,是世界上最不堪入目的城市。當時25%的居民擠在島上1%的區域內,經常是五十多個人擠在一起,居住的地方不是貧民窟,就是在水道旁臨時搭建的小屋。

| 新加坡獨立初期約有30萬人居住在棚戶區的半永久性庇護所中,那裡衛生差,更不用說醫療保健。

圖片來源:新加坡國家檔案館

| 新加坡的「前世今生」

圖片來源:左-新加坡國家檔案館;右-路透社

除了有「房荒」,新加坡還面臨就業、交通的問題,但是經過短短50多年的發展,新加坡完全換了個模樣,同時經濟得到快速轉型發展,一度成為亞洲四小龍,成為東南亞唯一的已開發國家。

這是新加坡了不起的成就。

當時,剛從馬來西亞聯邦獨立,雖然百廢待興,但首任總理李光耀選擇了直面「房荒」挑戰的態度,要「管理剛獨立的新加坡,照顧200萬新加坡人的生計」。

第一步 規劃

新加坡政府解決住房問題的第一步,是建立專門的住房管理部門——建屋發展局(HDB),開始了有名的「居者有其屋」計劃。

但住房的規劃,要兼顧新加坡的經濟發展,要考慮新加坡未來30-50年的變化,同時還要想到當人們的經濟條件變好時,對城市的要求也會變高。

所以住房規劃要統一於嚴謹的城市規劃。

新加坡的規劃分成三級,分別是概念規劃、總體規劃、詳細規劃。

所謂概念規劃,是站在宏觀的角度制定這個城市未來30-50年的規劃藍圖,確定大方向上的土地策略。為避免與現實脫軌,這個規劃每20年調整一次。

而總體規劃,就是要制訂每一塊土地的面積大小、使用用途,發展參數等。總體規劃每5年就要更新一次。比如在1958年誕生的總體規劃藍圖中,將新加坡土地按照不同的功能劃分區域,分成工業用地、居住用地、中央商務區等等。

詳細規劃,就是針對這些區域再做更細緻的規劃。 最後這些規劃都會形成法律文件執行。

第二步 獲得土地

規劃決不能是一紙空文,有了規劃,下一步就是按照規劃執行。

擺在政府面前的第一個大問題,就是土地嚴重不足。一是新加坡本身土地面積小,二是很多土地在私人手裡。

怎麼辦? 主要有兩種辦法,一是增加國土,二就是強征土地。

增加國土的辦法就是填海造陸。

新加坡的土地開墾其實從殖民地時期就開始了,只是到了建國後20世紀60、70年代逐漸擴大規模,一直到新世紀前20年,可以說非常成功。

如今新加坡720平方公里的土地,約有160平方公里是通過填海獲得的,相當於整個新加坡的四分之一。

填海工程中比較著名的有濱海灣中央商務區的近岸填海工程,以及如今的樟宜機場。

1984年到2012年新加坡廣泛的土地開墾的衛星圖像截圖,有興趣的學友可以看完整版,十分酷炫。 視頻來源:R3LOAD Network 其二就是強征私人用地,這個方法讓新加坡政府擁有的土地從1960年的40%,增加到目前的80%以上。

那麼,為什麼新加坡強征土地能夠如此順利?

原因一,政府頒布了許多相關的法律來保證征地的實行:新加坡專門設有《土地徵用法》《土地改良法》《土地稅徵收法》,使政府徵收土地時有法可依。其中,1968年頒布的《土地徵用法》規定,土地管理部門有權根據「公共目的」強制徵用土地,同時賦予建屋發展局使用的權力。

原因二,新加坡政府給予原有土地者合理的賠償,同時政府對於土地的再利用嚴格按照前面的規划進行,讓人們知道這些土地並非為了政府私利,而是為了居民的利益。

這一點非常重要。

畢竟涉及到政府將土地收歸國有後如何管理的問題?

還是拿香港特區舉例。特區政府擁有除教堂以外的全部土地,但是75%的土地都未被開發,其中城市居住面積竟然只有3.7%。而政府對這稀有珍貴的土地並不會直接規劃和管理,而是將其拍賣給地產商,最終建造出天價的房子。

新加坡政府則不同,他們對土地的規劃和管理按照既有的規定進行,雖然也會「白地」(未開發的土地),但是對這部分土地,新加坡不會完全閒置,而是會暫時鋪上草坪,供人們在上面散步、運動,未來會根據市場的需求再重新啟用這部分土地。

如此人性化的規劃,自然會受到新加坡人的歡迎與支持。

而徵用過來的土地,除了發展經濟,首先就得解決住房問題,其管理部門就是上面提到的建屋發展局。

第三步 組屋計劃

建屋發展局獲得規劃土地後,就開始了著名的組屋建設,以解決居民居住問題。

所謂組屋,就是建屋發展局在居住用地區域建立的公共住房。

由政府營建公共保障房,類似的事情,各個國家都有。但往往伴隨著巨大爭議。

關鍵在於,這樣的住宅最終被誰真正使用了或購買了?真正解決了誰的問題?會不會最終都去了富人手裡?它的價格是否讓人們買得起?居住環境是宜居的嗎?

或許新加坡跟其他國家的區別是,在落實上效率很高。建屋發展局對組屋從設計房型到分配製度上,都做了詳細的討論規劃,以保證真正需要房子的人有房住。

建屋發展局局長劉太格曾在採訪中表示:

「我們建屋發展局不是只提供住宅,是提供生活方式、宜居生活......我們做規劃的根本目的,是滿足居民生活的基本要求」

劉太格是現任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主席,曾榮獲新加坡建築師協會金獎,負責新加坡的城市規劃。

他還曾參與中國30多個城市的規劃,比如北京、天津、上海等。

他在組屋的設計細節上會充分考慮到人的需求,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比如他會從鄰居與鄰居溝通的問題上,考慮窗戶的位置。

| 一人一扇窗的組屋設計

圖片來源:羅君豪攝

住房面積也儘量滿足人們的需求。最開始時,由於住房緊急,大家的收入水平都不高,那個時候的組屋都是一小戶型為主(35㎡)。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1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