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今年可能持續受某些內外因素影響,新加坡的企業、工人和家庭希望2024年預算案能夠提供更多支持,幫助他們應對通脹、融資困難和就業不確定性等挑戰,來支付成本、保持生產力。李顯龍總理預估新加坡龍年經濟表現好過兔年。
1. 新加坡2024年預算案
新加坡今年持續面臨著地緣政治緊張、貿易中斷和全球利率波動的挑戰。因此,新加坡的企業、工人和家庭都期待著2024年的預算案能夠提供更多支持,幫助他們應對通脹、資金短缺、工作不確定性等問題,以及其他困難。
無論是減稅、支持綠色能源轉型,還是推動技能開發計劃,各級企業都希望新加坡的預算能夠解決他們在成本和人力資源方面的困難,同時為長期競爭力奠定基礎。
工人們,特別是那些沒有長期就業、更容易受到工資波動影響的群體(比如平台工人和年輕老年人),正期待相關措施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大的工作保障,尤其是在最近一輪裁員浪潮中。
家庭也在呼籲減輕因生活成本上升而引發的壓力。特別是那些僅有一名經濟支柱的大家庭表示,他們正在承受著越來越大的經濟壓力。
馬來亞銀行的經濟學家蔡學斌認為,今年預算案的一個關鍵支柱將是長期政策和建議,這些政策和建議將闡明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之鋒作為新加坡下一任領導人的願景和優先事項。
蔡先生預計,2024年財政預算案將出台額外措施,以幫助各類企業,包括初創企業、中小企業和大型上市或跨國公司應對業務成本上升的挑戰。
為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可能會提供更多財政支持,投資於數字基礎設施、人工智慧、國際化以及環境、社會和治理目標。

圖片來源:海峽時報
對於新加坡不斷增長的4800家科技初創企業的生態系統來說,幫助它們獲取資金以持續運營和擴張將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對於這些年輕初創企業而言,獲取銀行貸款可能會更具挑戰性,特別是對於那些沒有業績記錄或抵押品的公司。即便成功獲得貸款,利率可能也會高得讓人望而卻步。
普華永道新加坡分公司的合伙人林克欣女士表示,初創企業還需應對投資者對短期盈利能力的嚴格審查,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們的長期發展計劃。
對於中小企業而言,高昂的成本和負面商業情緒是一些主要關切的問題。據估計,新加坡約有300,000家中小企業,它們貢獻了近一半的國內生產總值,並為70%左右的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
中小企業協會(ASME)主席安於伊特表示:「如果能夠有措施幫助這些公司積極管理租金、人力、電力等核心生產成本的增長,對它們來說無疑將是莫大的幫助。」
醫療保健、零售、建築和製造業等領域的中小企業也在關注數字化和可持續性發展。在數字化和轉型的過程中,很多中小企業仍面臨內部人才的缺乏,這成為它們發展的一大阻礙。
ASME建議為中小企業推出"未來技能信貸計劃",以便支持企業進行轉型並提升員工的技能水平。此外,他們建議採取獎勵措施,鼓勵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服務合伙人柴偉福先生指出,政府可以通過勞動力轉型來幫助企業提升技能,或者轉向先進的製造業、物流、航空運輸和航空等關鍵增長行業。他表示,政府還可以探索措施,鼓勵新加坡人提升技能,並轉向關鍵增長領域。此外,應考慮提供更多支持,來緩解對企業運營至關重要、但往往被本地勞動力所忽視的職位的勞動力短缺。
在全球供應鏈中,中小企業也扮演著關鍵角色,對整個增值鏈的碳排放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然而,大多數中小企業表示,他們缺乏關於可持續性問題的專門知識,不知從何開始。
Singapore美國商會(AmCham)的執行長李顯賢博士指出,政府常常將重點放在大型能源項目上,可能會意外地導致資源有限且價格競爭力較弱的中小企業被邊緣化。美國商會擁有大約670家企業的7000多名會員。李博士表示:「鑒於此,美國商會歡迎並鼓勵擴大節能項目,以包容更廣泛的機會,使中小企業能夠更全面地參與可持續發展倡議。」
政府可以支持中小企業投資於碳定價和建模解決方案,以及價值鏈排放管理和脫碳等項目。他補充說,有關措施包括進一步扣減已發生的支出,或共同出資。

圖片來源:海峽時報
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制定的新全球規則(一般稱為BEPS 2.0)成為稅法改革前,跨國公司希望獲得更多透明度。根據這種情況,一旦在2025年實施了國內附加稅,中國將把新加坡實際的企業稅率提高到15%。
目前,儘管新加坡的企業稅率為17%,但由於稅收優惠,許多跨國公司實際繳納的稅款要低於即將到來的15%。稅收措施和政策一直是吸引外國投資來支持經濟目標的關鍵因素,未來的變化將對新加坡未來的增長產生影響。
跨國公司期望,隨著BEPS 2.0生效,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將擴大激勵範圍,鼓勵它們在新加坡進行投資和發展。其他司法管轄區已經宣布了一些變化。例如,泰國投資委員會於2023年5月推出了一項減免措施,以緩解新全球稅收制度的潛在影響。跨國公司一致認為,全球緊張局勢的加劇要求它們更具靈活性,這促使一些公司削減成本、減少員工人數,並採取其他短期措施以保持競爭力。雖然必須裁減一些員工,但這些公司也注意到,在某些領域存在當地人才短缺的情況。
《2023年人力資源調查報告》顯示,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新加坡本地員工在入職和晉升至中高層管理崗位時面臨技術技能或知識的短缺,這導致企業轉向招聘外國人才。
因此,美國商會歡迎提供更長期的就業證等計劃,以填補技能短缺,同時促進本地人才的技能轉移和能力建設,特別是在先進位造業和技術領域。
2. 李顯龍總理預估龍年經濟表現好過兔年
今年製造業和旅遊業等領域都展現出向好的跡象。據李顯龍總理表示,新加坡龍年的經濟表現目前看來應該會比兔年更為強勁,但仍然存在大國經濟衰退等風險。

圖片來源:聯合早報
除夕(2月9日)早上,李總理與夫人何晶一同走訪了黃廷方綜合醫院和裕廊社區醫院,與工運領袖一起向醫護人員派發紅包和新春禮包,以示感謝他們在節日期間繼續提供重要的醫療服務。
李總理在回答媒體關於經濟展望的問題時指出,儘管去年增長不如預期,但確保了避免經濟衰退。他希望今年的經濟表現能夠比去年更為強勁,並且目前也有跡象顯示這個期望是實際的。
在製造業出現復甦的同時,服務業和旅遊業也有望持續回升。去年新加坡經濟增長為1.2%,而貿工部預估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有望增長1%至3%。
儘管李總理對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但他也提到世界各地的危機和動盪,以及大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表示現在仍存在風險。
李總理還在新年獻詞中鼓勵本地夫婦「多生早生」,希望能夠在今年迎來更多的龍寶寶。政府過去幾年在生育方面已經做出了許多努力,他透露政府有計劃在這些方面繼續努力。

圖片來源:聯合早報
這是李總理任內最後一次向工作者拜年,李總理特別感謝了醫護人員在疫情期間的辛勤工作,應當給予他們充分的感謝和敬意。
參考資料:
1. 2024 年預算:新加坡企業、工人和家庭希望獲得幫助來支付成本、保持生產力,海峽時報.
2. 李顯龍總理:龍年經濟表現相信好過兔年,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