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市区重建局8月15日发布的最新预估数据显示,发展商今年7月份卖出的新私宅单位(不包括执行共管公寓)共1412个,是6月份售出的新私宅单位(278个)的大约5倍,逆转了6月份(暴跌73%)的跌势,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的销量也是自2021年11月以来(20个月来)的新高。
戴玉祥产业研究和咨询总监蓝振文表示,销量剧增主要是因为7月新开盘的四个新楼盘带动了销量,这包括代表中档私宅的其他中央区(RCR)推出了松岩轩(Pinetree Hill)和名门世家(Grand Dunman);代表大众化私宅的中央区以外(OCR),则在伦多一带推出了Lentor Hills Residences,武吉知马上段也推出了秘林嘉园(The Myst)。
就数量而言,代表中档私宅的其他中央区(RCR)在7月份的销量占据该月总销量的59%,代表高档私宅的核心中央区(CCR)和代表大众化私宅的中央区以外(OCR)的私宅销量,则占总销量的6%和35%。
7月新开盘单位数
创两年半来新高
发展商在7月推出2156个新私宅单位,显著高于前一个月的31个,也因此创下两年半来的新高。在其他中央区和中央区以外,新私宅单位的销量主要来自新开盘的楼盘项目,比如其他中央区(RCR)的松岩轩(Pinetree Hill)售出150个单位;名门世家(Grand Dunman)则售出549个单位,两个楼盘的总销量占该区当月总销量的84%;而在代表大众化私宅的中央区以外(OCR),Lentor Hills Residences售出333个单位,武吉知马上段的公寓项目秘林嘉园(The Myst)也售出127个单位,这两个楼盘的销量,也占到该区当月总销量的94%。代表高档私宅的核心中央区(CCR),多个项目如康邻豪庭(Klimt Cairnhill)等项目均有不同数量的单位售出。

由于本地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价格压力明显减弱。随着7月份大量新项目的推出,无论是刚推出的项目,还是之前推出的项目都采取了谨慎的定价策略。在销量前十的项目中,除了四个新推出的项目外,有三个项目(万宝轩、Liv@Mb和绿墩雅苑)的售价中位数在7月份环比增长了1.9%,而另外三个项目的售价中位数环比下降了2.5%。
降温措施出台后,外籍买家在购买新私宅单位的整体数量中所占的份额不断减少,从5月份的3.7%降至6月份的2.4%,再降至7月份的1.5%。尤其在其他中央区(RCR),外籍买家的购买占比下降十分明显,从6月份的2.7%降至7月份的1.5%。蓝振文预计,未来几个月外籍买家会采取观望态度,但他们的需求可能会在年底回升。
受融资环境收紧的影响,买家更容易被售价合理的项目吸引。7月份售价在150万新币及以下的新私宅单位占比激增至25%,而6月份仅为4%。同样,较小面积私宅单位的占比也有所增加;7月份面积在700平方英尺(约65平米)以下的单位占比增至37%,而6月份仅为26%。
蓝振文预计,今年接下来将推出约2000到3000个私宅单位。不过,由于最近新推出项目的成交量低迷,他对今年一整年新私宅销量的预测已调低至6500到7500个单位(之前预测在7000到8000个单位)。不过由于市场刚性需求持续存在,再加上劳动力市场紧缩,家庭资产状况稳健,本地房地产市场基本面保持稳定。然而,由于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融资成本也不断上升,以及转售组屋销量逐渐放缓,对需求和价格增长形成了制约。此外,随着势头减缓,市场情绪变得更不稳定。
蓝振文预计,2023年下半年,整体私宅价格可能横摆。这是因为融资环境收紧导致个别买家负担不起,同时,仍然居高不下的建筑和土地成本会对定价有影响。他预计,继2022年私宅售价大涨8.6%之后,今年一整年,新加坡私宅价格涨幅会在3-5%之间。尽管如此,鉴于劳动力市场紧缩,刚性住房需求仍然存在,新加坡房地产市场整体仍然相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