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市區重建局8月15日發布的最新預估數據顯示,發展商今年7月份賣出的新私宅單位(不包括執行共管公寓)共1412個,是6月份售出的新私宅單位(278個)的大約5倍,逆轉了6月份(暴跌73%)的跌勢,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的銷量也是自2021年11月以來(20個月來)的新高。
戴玉祥產業研究和諮詢總監藍振文表示,銷量劇增主要是因為7月新開盤的四個新樓盤帶動了銷量,這包括代表中檔私宅的其他中央區(RCR)推出了松岩軒(Pinetree Hill)和名門世家(Grand Dunman);代表大眾化私宅的中央區以外(OCR),則在倫多一帶推出了Lentor Hills Residences,武吉知馬上段也推出了秘林嘉園(The Myst)。
就數量而言,代表中檔私宅的其他中央區(RCR)在7月份的銷量占據該月總銷量的59%,代表高檔私宅的核心中央區(CCR)和代表大眾化私宅的中央區以外(OCR)的私宅銷量,則占總銷量的6%和35%。
7月新開盤單位數
創兩年半來新高
發展商在7月推出2156個新私宅單位,顯著高於前一個月的31個,也因此創下兩年半來的新高。在其他中央區和中央區以外,新私宅單位的銷量主要來自新開盤的樓盤項目,比如其他中央區(RCR)的松岩軒(Pinetree Hill)售出150個單位;名門世家(Grand Dunman)則售出549個單位,兩個樓盤的總銷量占該區當月總銷量的84%;而在代表大眾化私宅的中央區以外(OCR),Lentor Hills Residences售出333個單位,武吉知馬上段的公寓項目秘林嘉園(The Myst)也售出127個單位,這兩個樓盤的銷量,也占到該區當月總銷量的94%。代表高檔私宅的核心中央區(CCR),多個項目如康鄰豪庭(Klimt Cairnhill)等項目均有不同數量的單位售出。

由於本地房地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價格壓力明顯減弱。隨著7月份大量新項目的推出,無論是剛推出的項目,還是之前推出的項目都採取了謹慎的定價策略。在銷量前十的項目中,除了四個新推出的項目外,有三個項目(萬寶軒、Liv@Mb和綠墩雅苑)的售價中位數在7月份環比增長了1.9%,而另外三個項目的售價中位數環比下降了2.5%。
降溫措施出台後,外籍買家在購買新私宅單位的整體數量中所占的份額不斷減少,從5月份的3.7%降至6月份的2.4%,再降至7月份的1.5%。尤其在其他中央區(RCR),外籍買家的購買占比下降十分明顯,從6月份的2.7%降至7月份的1.5%。藍振文預計,未來幾個月外籍買家會採取觀望態度,但他們的需求可能會在年底回升。
受融資環境收緊的影響,買家更容易被售價合理的項目吸引。7月份售價在150萬新幣及以下的新私宅單位占比激增至25%,而6月份僅為4%。同樣,較小面積私宅單位的占比也有所增加;7月份面積在700平方英尺(約65平米)以下的單位占比增至37%,而6月份僅為26%。
藍振文預計,今年接下來將推出約2000到3000個私宅單位。不過,由於最近新推出項目的成交量低迷,他對今年一整年新私宅銷量的預測已調低至6500到7500個單位(之前預測在7000到8000個單位)。不過由於市場剛性需求持續存在,再加上勞動力市場緊縮,家庭資產狀況穩健,本地房地產市場基本面保持穩定。然而,由於宏觀經濟環境仍然存在不確定性,融資成本也不斷上升,以及轉售組屋銷量逐漸放緩,對需求和價格增長形成了制約。此外,隨著勢頭減緩,市場情緒變得更不穩定。
藍振文預計,2023年下半年,整體私宅價格可能橫擺。這是因為融資環境收緊導致個別買家負擔不起,同時,仍然居高不下的建築和土地成本會對定價有影響。他預計,繼2022年私宅售價大漲8.6%之後,今年一整年,新加坡私宅價格漲幅會在3-5%之間。儘管如此,鑒於勞動力市場緊縮,剛性住房需求仍然存在,新加坡房地產市場整體仍然相當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