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系列新项目的陆续推出,新加坡新私宅市场在近期迎来了一波销售热潮。据最新数据显示,单10月份,新加坡房地产发展商不包括执行共管公寓在内,共售出738个新私宅单位,这一数字较9月份的销量高出84%,同时也创下了自去年11月以来的月度最高销售记录。

图源:CNA
分析师们普遍认为,新私宅销量的强劲增长,反映了市场情绪在诸多有利因素,如减息政策的推动下,正在逐步改善。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不仅销量大幅增长,新推出的私宅单位数量也有所增加,从9月的437个增至534个。
受美联储减息影响 新加坡房产市场热情高涨
在众多新项目中,位于兀兰的景林嘉园(Norwood Grand)以其292个单位的销量成为10月的销售冠军,紧随其后的是位于加东的Meyer Blue,10月售出124个单位,这两个项目的销售成绩占据了当月总销量的56.4%。
在区域分布上,代表大众化私宅的中央区以外(OCR)在10月推出和售出的单位数量最多,分别为348个和458个。其他中央区(RCR)代表中档私宅,推出186个单位,售出248个单位。而代表高档私宅的核心中央区(CCR)在10月并未有新单位推出市场,但仍然售出32个单位。

图源:CNA
博纳产业(Propnex)的研究与内容主管黄秀莹指出,由于市场上新私宅数量有限且市场情绪谨慎,今年大部分时间新私宅销售处于低迷状态。然而,当前的数据表明,市场情绪似乎正在好转,尤其是在美国联邦储备局9月大幅减息50个基点之后,买家的信心得到了显著提振。
橙易集团(OrangeTee Group)的首席研究与战略总监孙燕清也认同这一观点,她认为近期的减息措施使得贷款更加实惠,从而刺激了买家的购买意愿,随着私宅价格的逐渐稳定,越来越多的组屋升级者开始倾向于进入私宅市场。
买家对价格依然敏感 买入价格是关键考量因素
从2021年至2023年的数据来看,无论是新私宅还是转售私宅的交易量,都呈现出下降趋势。新私宅交易量从2021年的1万2550个单位,下降至2023年的6245个单位,跌幅达到50%。相比之下,转售私宅成交量的跌幅较小,从1万6410个单位下降38%至1万零233个单位。

图源:ST
在价格方面,私宅转售的中位数尺价从今年第一季的1626元,在第三季上涨2%至1659元,而同时期的新私宅中位数尺价则出现了下跌,跌幅为1.8%,降至2232元。博纳产业总裁伊斯迈指出,今年首九个月的转售交易中,54%的买家选择购买价格介于100万元至稍低于200万元的私宅单位,其次是介于200万元至300万元的单位,占22%。
伊斯迈认为,私宅转售市场的价格能够得到支撑,主要得益于自住买家和组屋提升者的支持,再加上新私宅价格保持坚挺,转售私宅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特别是当区内的新项目价格创下新高时,同一区内的转售私宅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新加坡新私宅市场在减息等有利因素推动下,市场情绪改善,销量显著增长,尤其是新项目的推出大幅提振了市场,但新私宅供应减少导致部分买家转向转售市场,使得转售私宅活跃度提升,价格得到支撑,整体市场呈现出新私宅与转售私宅市场不同的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