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系列新項目的陸續推出,新加坡新私宅市場在近期迎來了一波銷售熱潮。據最新數據顯示,單10月份,新加坡房地產發展商不包括執行共管公寓在內,共售出738個新私宅單位,這一數字較9月份的銷量高出84%,同時也創下了自去年11月以來的月度最高銷售記錄。

圖源:CNA
分析師們普遍認為,新私宅銷量的強勁增長,反映了市場情緒在諸多有利因素,如減息政策的推動下,正在逐步改善。新加坡市區重建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不僅銷量大幅增長,新推出的私宅單位數量也有所增加,從9月的437個增至534個。
受美聯儲減息影響 新加坡房產市場熱情高漲
在眾多新項目中,位於兀蘭的景林嘉園(Norwood Grand)以其292個單位的銷量成為10月的銷售冠軍,緊隨其後的是位於加東的Meyer Blue,10月售出124個單位,這兩個項目的銷售成績占據了當月總銷量的56.4%。
在區域分布上,代表大眾化私宅的中央區以外(OCR)在10月推出和售出的單位數量最多,分別為348個和458個。其他中央區(RCR)代表中檔私宅,推出186個單位,售出248個單位。而代表高檔私宅的核心中央區(CCR)在10月並未有新單位推出市場,但仍然售出32個單位。

圖源:CNA
博納產業(Propnex)的研究與內容主管黃秀瑩指出,由於市場上新私宅數量有限且市場情緒謹慎,今年大部分時間新私宅銷售處於低迷狀態。然而,當前的數據表明,市場情緒似乎正在好轉,尤其是在美國聯邦儲備局9月大幅減息50個基點之後,買家的信心得到了顯著提振。
橙易集團(OrangeTee Group)的首席研究與戰略總監孫燕清也認同這一觀點,她認為近期的減息措施使得貸款更加實惠,從而刺激了買家的購買意願,隨著私宅價格的逐漸穩定,越來越多的組屋升級者開始傾向於進入私宅市場。
買家對價格依然敏感 買入價格是關鍵考量因素
從2021年至2023年的數據來看,無論是新私宅還是轉售私宅的交易量,都呈現出下降趨勢。新私宅交易量從2021年的1萬2550個單位,下降至2023年的6245個單位,跌幅達到50%。相比之下,轉售私宅成交量的跌幅較小,從1萬6410個單位下降38%至1萬零233個單位。

圖源:ST
在價格方面,私宅轉售的中位數尺價從今年第一季的1626元,在第三季上漲2%至1659元,而同時期的新私宅中位數尺價則出現了下跌,跌幅為1.8%,降至2232元。博納產業總裁伊斯邁指出,今年首九個月的轉售交易中,54%的買家選擇購買價格介於100萬元至稍低於200萬元的私宅單位,其次是介於200萬元至300萬元的單位,占22%。
伊斯邁認為,私宅轉售市場的價格能夠得到支撐,主要得益於自住買家和組屋提升者的支持,再加上新私宅價格保持堅挺,轉售私宅價格可能會進一步上漲,特別是當區內的新項目價格創下新高時,同一區內的轉售私宅價格也會隨之上漲。
新加坡新私宅市場在減息等有利因素推動下,市場情緒改善,銷量顯著增長,尤其是新項目的推出大幅提振了市場,但新私宅供應減少導致部分買家轉向轉售市場,使得轉售私宅活躍度提升,價格得到支撐,整體市場呈現出新私宅與轉售私宅市場不同的走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