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般的人生——102岁新加坡船王传奇

2020年09月10日   •   2万次阅读

当时,中国的港口还未正式对外开放,祺福公司的货轮就开始定期挂靠中国各港口,从中国运输货物至东南亚、中东及东非等港口。

此后,张允中开始同中国人打交道,促进新中双边交流,并于1957年在新加坡成立第一家新中合资公司。

在祺福工作的18年里,张允中从经理升为总经理,为公司开拓业务,扩大船队,开辟新市场,经营新航线等,逐渐发展成当时本地船务公司当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第三件历史大事:

新加坡独立 1945年9月,日本投降。英军回到新加坡,英国开始实行军事管治。战后的新加坡,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发言权,英国驻新加坡总督的权力开始被分散。

1959年,新加坡自治。

1963年,新马合并,成立马来西亚联邦。

合并后,新加坡和联邦政府开始发生矛盾,对治国方针也有不同的看法,间中发生不少事,包括联邦政府要求新加坡将上缴联邦的税收从40%增加到60%,而其他州属不必;联邦政府以中国银行资助马共武装活动为由,宣布将关闭新加坡的中国银行分行,新加坡极力反对;后来甚至引发1964年新加坡两次种族暴动,前后导致35人死亡,563人受伤。双边关系持续恶化。

1965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要求建立“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而非“马来人的马来西亚”。8月9日,马来西亚将新加坡驱逐出联邦。同日,新加坡共和国正式成立,李光耀为总理。

新加坡独立之初,经济只有贸易和轻工业,教育不普及,失业率高达12%。 为了解决失业问题,新加坡时任财政部长吴庆瑞召集船商,鼓励他们成立船务公司,条件是船必须挂新加坡国旗、雇用一半的新加坡船员,以及有一半的修船工程必须在新加坡进行。

1961年郑祺泰绑架案

五六十年代,新加坡社会动荡不安,私会党横行,治安很坏。

1961年5月,船务公司大亨、祺福船务公司董事主席郑祺泰在他加东(Katong)的洋房外被绑架。绑匪向郑祺泰的司机撒胡椒粉,逼他下车,之后,强行把车子和车上的郑祺泰开走,换到另一部车上,抓到匪窟关起来,并向郑家索要赎金。

执行这起绑架案的是当时十大通缉犯之一的卢岳鹏和他的几个同党。

卢岳鹏的一个同党行事鲁莽,在匪窟看守郑祺泰时,与郑发生争执,开枪把他给杀了。郑家不知道郑祺泰已遭毒手,依绑匪吩咐付了13万元的赎金,苦苦等候他回家。

数月之后,才在淡滨尼的空置的一块草地发现埋著郑祺泰的尸体。

关于卢岳鹏的故事,我们以后再讲。

创办PIL太平船务

此时,49岁的张允中在航运界已累积了20年的经验,并掌握了船务的专门知识和经营窍门。他想,即使职位再高,也不过是替别人工作,因此萌生自己创业的念头。

一些好友劝他说:“你已年近半百,还想要自己创业,已经太迟了,不如安分守己做下去吧!”

由于不服输及个性执著,并且坚持自己的创业信念,张允中于1967年2月退出祺福,与朋友及两个弟弟合伙投资600万新币,在3月16日创正式创业,以“航运平安,生活太平”的寓意,取名为“太平船务有限公司”(Pacific International Lines),开始建立自己的航运事业。

(1967年,太平船务成立)

太平船务以两艘二手荷兰轮船起家,主要经营区域性的散杂货运输,并买下新加坡中街48号的一栋旧大楼,作为办事处。

(太平船务公司起家的两艘轮船之一的“哥打辛加”号。图源:PIL官网)

1967年至1973年是航运界的全盛时期,张允中抓住黄金机会,埋头苦干。辛苦经营了9个月,到了1967年底,太平的船舶增加到8艘,令当时航运界人士刮目相看。

张允中同时兼营船务代理的业务,并及时扩大全球航运的范围。

1973年底,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苏伊士运河关闭,很多船跑不了;几年后,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航运界出现全球性的船舶过剩,业务受到沉重打击,不少规模较小或管理欠佳的船务公司纷纷倒闭。

张允中小心翼翼,逐渐淘汰原有的杂货散装船,改换货柜及多用途的货轮,并将单一区域航线,扩展至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波斯湾及东非等地方的港口。到了1983年,太平船务公司已拥有65艘船舶,包括双甲板船、多功能半货柜半散杂货船和牲畜运输船等。

太平船务公司曾在红山工业区设有轻工业厂房,作为室内修船及机械工程作业用途。

从196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太平船务逐渐转型,一是从散货运输为主转变为全货柜化班轮运输,一是从经营近海航线转变为远洋航行。

第一个获准经营中国通往国外航线的班轮公司

1967年,中国正处于特殊时期,很多外企都退避三舍。太平船务创始之初,张允中就决定要继续以中国业务为主要方向。

张允中说,在中国做生意,关系非常重要。他早年在祺福船务公司时就与中国建立良好关系,到了太平船务公司年代,不但它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船务公司之一,业务发展也顺利。

不论局势如何变化,太平船务在中国的业务从未间断,它和中国交通部的关系良好。航运界盛传,改革开放前,中国若有运不了的货或到不了的地方,交通部都会找太平帮忙,太平船务是第一个获准经营中国通往国外航线的班轮公司。

1995年,太平船务在北京正式注册成立了第一家独资公司太平船务(中国)有限公司。随后,独资公司陆续设立了22家分公司,分布在上海、北京、大连、天津、石家庄、青岛、郑州、烟台、杭州、南京、武汉、重庆、宁波、义乌、温州、厦门、福州、广州、顺德、深圳、汕头和香港。公司的船在中国多个港口挂靠,包括:天津、大连、青岛、上海、宁波、福洲、厦门、汕头、烟台、南沙、黄浦、丰城、蛇口港。

太平集团的业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航运、货柜制造以及经营堆场和码头。

太平船务使用的货柜全部在中国生产。太平船务集团旗下的胜狮货柜货柜厂在中国十多个沿海城市设厂,另外有9个货柜堆场,是全球第二大货柜制造商。

处顺境不得意 处逆境不灰心

在新加坡第一代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中,张允中以稳健著称,他一生经历过太多磨难与坎坷,几度起落浮沉,但这位见识过惊涛骇浪、实战经验丰富的“老舵手”,在危机和考验面前总能展现出沉稳冷静的性格特质,也因此总能把危机转变为商机,安然渡过难关。

另一方面,他始终谋求公司稳健发展,不冒险,坚持量力而为,他不图公司发展有多快,只求保持平稳,这或许能够解释他为何能在高风险、高压力的航运业驰骋半个世纪而历久不衰。

张允中常说:“处于顺境时不要太得意,在逆境时也不要太灰心。因为顺境中有逆境,逆境中有顺境。”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时,苏伊士运河关闭,很多船只无法通行。张允中却看到,竞争下降会导致运费涨高,认为其中大有商机。

2007年,航运发展蓬勃。张允中见到航业已经历多年顺境,萌发出低潮快到的危机感。他及时阻止公司进一步买船。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时,公司的损失因此尽可能的降低。

张允中说:“年轻时吃了不少苦头,慢慢学乖了,明白到事情不会百分百顺利。”

他与马来西亚籍客家人李琼华结为夫妇,育有八男六女。

(壮年时期的张允中与儿子张松声)

2018年4月1日,张允中正式退休,太平船务交给儿子张松声管理。

大连、嘉定、蓬莱荣誉市民 通商中国成就奖得主

张允中是个工作狂,几十年来天天8点半上班,6点下班。每年两次到中国视察业务。

他说“成功没有什么秘诀,靠的就是勤劳和节俭,关键还要有拼搏精神”。

即便已经退休,101岁的张允中依旧坚持每天到公司办公,与员工一起吃工餐。

他说:“我不能呆在家里。非常非常无聊”。

太平船务过去主要在日本和韩国订造船只,后来订单转到中国。迄今,在中国的造船合同包括各种船只达80艘,价值50亿美元。张松声说,中国的造船业起步虽然晚,但造船水平进步很快。

2011年,时年93岁高龄的张允中获颁“通商中国成就奖”。颁奖词这么写道:“张先生是太平船务的执行主席,是航运业举足轻重的代表性人物。他独具慧眼,早在1960年代就开辟了中国通往世界各地的货轮航线。他早年曾引领多个中国代表团到新加坡,促进双边交流;他热心公益,对大中华地区的赈灾活动不遗余力。他也设立了教育基金,造福年轻一代。尽管功成名就,张允中依然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一直保持低调。”

(2011年,张允中获颁“通商中国成就奖”。图源:通商中国)

评选委员会主席林子安说:“张允中独到的商业眼光和政治智慧,评委会给予高度评价。早在1960年代,张先生就能够把握商机,开辟中国通往世界各地的货轮航线,把中国产品带到全球市场,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尽管张先生如今年事已高,这位长者仍非常热心于加强新中两国的交流,献身精神让人敬佩。”

通商中国成就奖的其他得奖人包括:和美集团主席兼总裁蔡天宝、原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博士、东亚研究所主席王赓武教授、原中国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等。

张允中是大连、上海嘉定及山东蓬莱的荣誉市民。

太平船务是东南亚规模最大的私营船务公司。在全球运营50多条航线,有逾200多艘货轮穿梭于全球500多个港口,张允中也因此赢得“新加坡船王”的称号。

太平船务集团在全球的员工15000多人,其中中国员工就多达11000人,而新加坡员工有500多人。

中国是最有前途的市场

张允中让自己所有孩子都学中文,要求公司的员工都说中文。

他说:“中国是世界大国,是最有前途的市场,中国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2014年3月的一次采访中,他跟记者说:“我出生在中国福建,现在是马来西亚籍,新加坡的荣誉市民,但我是中国人。”

(太平船务的Kota Pekarang货柜船)

厦门对岸那块神秘的小岛

张松声青出于蓝,6岁随船出海,16岁到船上正式见习。

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考取海事与海洋工程一等荣誉学位之后,1979年加入太平船务。

他48岁当选新加坡航运协会会长,54岁当选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2014年当选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SBF)主席,2019年受委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名誉副校长。

2009年至2014年担任新加坡官委议员。 他也是新加坡金门会馆副主席。

(新加坡金门会馆。摄影/李宁强)

出生于金门的张允中多次返乡。2009年,张允中三兄弟捐出新台币1000万元,成立“财团法人教育基金会”回馈乡梓,同时,斥资新台币700多万元,在故居沙美兴建一座纪念双亲的“张文夏、黄玉燕纪念馆”,树立“孝子不匮,永锡而类”的典范。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3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7353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5814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