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政府规划走,大树底下好乘凉~
中国富豪豪掷7.252亿新元,直接收购新加坡GSH Plaza一栋楼;英国首富戴森1亿新买下新加坡最贵顶层豪宅安家新加坡,不仅建造电车厂,更打算把总部搬过来;香港大批热钱俏咪咪流向新加坡。

世界经济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一大批投资热钱正在悄悄流向新加坡这个避风港。
新加坡凭什么?
能站在诸多世界排行榜的前位,新加坡最大的凭借就是不断转型,站在世界变化的尖端。从新加坡政府只要出炉就惊艳世界并且十分稳定实现的规划蓝图中就能窥出一二。

2019最新规划蓝图中,新加坡的“智慧国”与“创新密集型产业”并重的前进方向更加清晰。
核心商业区将要注入更多的生活气息,建造更多住宅;裕廊创新区、榜鹅数码区以及滨海湾要建造3D地下城,科幻感十足;南部滨海区将打造成新加坡的黄金海岸……

5个地区因为新的规划,身价暴涨,新的投资机遇,来了!
新加坡黄金区,动起来~
而这些规划中,最先动起来,是市中心,也就是俗称的“新加坡黄金区域”。

根据政府的规划,这里需要更多住宅。一改现在市中心主要是办公区域和商业区域,一到夜晚和周末就基本变成人烟稀少的“空城”的状况。

现在,黄金办公区域已经动起来了!一栋栋住宅项目拔地而起,旧的地标改换成新的模样。

为了让市中心更有活力,各种绿地、商业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都在不断的完善。新加坡的“黄金区域”将打破纯办公的次元,变成生活办公一体的区域。

商业区的金领们,在结束了繁忙的一天的工作之后,再也不用打车回家。办公区附近将有高档公寓式住宅等着他们,领包入住,服务到位。
这意味着,原本便寸土寸金的中央商业区,含金量更是大大提升。

市中心的未来趋势
投资买房铁律:第一是地段,第二是跟着政府的规划走。
让我们看两个案例,裕廊东在2000年期房价是$600每平方尺。2008年,政府公布裕廊蓝图。2013年,期房价格上涨到$1,500每平方尺。

盛港在2000年,期房价是$500每平方尺。2007年,政府公布实里达航空园区蓝图。2019年,期房价格上涨到$1,300每平方尺。

可见说一不二的新加坡政府的规划蓝图,对房价的影响力度之大。作为顶级地段,新加坡市中心又是扩建又是翻建,它的房产趋势的未来走向,不言自明。
如果你想要乘着规划蓝图的风潮,在全世界的热钱都看好新加坡投资新加坡的初期就占据上风,趁早投资。

在上个月27日,永泰控股集团举行了集团2019财政年业绩发布会,在会议上集团董事长就新加坡房地产的现状与前景做了一番评论和预计。
根据多方数据显示,新加坡住宅房地产新宅单位的成交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尤其是今年7月对新加坡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开发商的住宅销量达到12个月最高峰值水平。新加坡各地区的新私宅项目也都以较高价格启动,随着各个开发商不断推出新项目,这一趋势有可能会在段时间内持续一段时间。

但是永泰控股的董事长郑维强表示,他对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前景仍然保持保留态度,尤其是新加坡住宅房地产市场仍有大量的单位涌入,这会将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乐观的情绪。
在新加坡,永泰集团即将推出的密驼路(Middle Road)项目,可能会采用较小户型单元策略。根据新加坡2018年下半年的政府售地计划,这幅地块指导方针显示,该地块可以生产出375个住宅单元。
目前新加坡市场上的大多数买家通常是终端用户,而不是投资者,郑董事长表示,永泰集团相信针业主群体的项目仍将拥有极大的市场机遇,整体住宅市场仍受到大量供应的影响。截止到2019年6月的财政年,永泰总收入为3.222亿新元,较上一年的3.604亿新元下降了10%,这主要源于公司开发的房地产为集团的贡献较低。

另外永泰集团的首席财务总监表示,在2019年永泰开发的房地产为集团带来了1.36亿新元的收入,这主要源于乌节路沿线的 Le Nouvel Admore、Le Nouvel、吉隆坡的KLCC、槟城的BM Mahkota等项目的贡献。

集团除了在新加坡寻找投资机会,还会将重点放在澳大利亚和日本市场。今年4月,永泰在东京收购了一家拥有134个客房的商务酒店,由于当前利率不乐观,所以集团必须把部分自己放入更安全的投资。


明年年龄介于30岁至40岁之间的首批受保新加坡人将强制性加入,1979年及之前出世的新加坡人则可从2021年中以后选择性加入。
帮助重度残障者应付日常生活费的终身护保计划明年中推出,明年年龄介于30岁至40岁之间的首批受保新加坡人将强制性加入,1979年及之前出世的国人则可从2021年中以后选择性加入。
此后,每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在年满30岁的当天将自动纳入终身护保(CareShield Life),确保每个人不论健康或经济情况如何,都能在面临重度残障时获得援助。在终身护保计划开始后才成为公民或永久居民的人也可加入,除非他们早在1979年之前已重度残障。
国会昨天三读通过终身护保和长期护理法案,从重度残障保险、个人储蓄和政府资助三方面帮助国人应付长期护理开支。
卫生部长颜金勇在法案二读时指出,资助长期护理的成本是大家的共同责任,社会可通过终身护保和乐龄健保(ElderShield)保险计划来分担风险;个人和家庭能靠各自的储蓄;政府则通过津贴和援助计划提供帮助,特别是针对低收入群。
终身护保是现有乐龄健保的加强版,受保人若无法自理任何三项日常活动(冲凉、进食、更衣、如厕、走动和移动),每个月可获得一笔现金应付护理开销,直到康复或过世为止。
这项保险计划规定从1980年起出世的国人都必须加入,而1979年及之前出世的国人由于有一些已受保于乐龄健保,因此政府允许他们自行决定是否要加入,条件是必须还未重度残障。
不过,受保于乐龄健保、并从1970年至1979年出世的较年轻新加坡人,只要还没重度残障,政府为鼓励和方便他们加入终身护保,将自动把他们纳入计划里,但他们可在2023年底之前选择退出并取回全额保费。
至于不自动把在1969年及更早前出世的新加坡人纳入计划,卫生部兼律政部高级政务部长唐振辉解释,那是因为他们个别的情况有所差异。“有显著数目的国人受保于乐龄健保300计划或不受保,他们还得额外支付一笔调整部分保费(Catch-up component)来加入终身护保,因此他们或会想要保留选择权,决定是否加入。”
为鼓励新加坡人加入,政府早前宣布会分发加入奖励金,同时给予中低收入者保费津贴,仍需要帮助的低收入者也能申请乐龄关护基金(ElderFund)。颜金勇指出,这些津贴的资金都来自政府新设立的51亿元长期护理支援基金,与法案下的另一个终身护保及乐龄健保保险基金不同。后者收集所有保费并只用于分发赔付金,政府或中央公积金局都不能动用。
终身护保将交由公积金局和护联中心管理,而乐龄健保后年由政府从私人保险业者手中接管后,也将交由这两家机构管理,协助新加坡人更顺利地从乐龄健保过档至终身护保。
共有16名议员针对这项法案发言,不少议员提问为何不让无法完成两项日常活动的国人就可索赔,也有人再度质问为何区分男女的保费。卫生部重申,降低索赔条件或增加赔付额只会增加国人每月得支付的保费,不符合旨在为国人提供基本残障保障的终身护保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