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私宅转售价两年多来首次下滑 分析:需求仍强跌势难持久

99.co和SRX发布的预估数据显示,1月份非有地私宅整体转售价自2020年7月以来首次下跌。中央区以外私宅和其他中央区私宅转售价,在1月份分别下滑1.2%和0.2%。核心中央区私宅转售价,则环比上扬2.5%。
农历新年假期和房地产降温措施导致非有地私宅转售价自两年多来首次下滑,1月份转售价环比下跌0.6%,交易量则连续四个月下跌,环比滑落22.6%。
分析师认为,价格下滑只是暂时性的,因为新私宅供应有限而需求不减,预计价格接下来保持平稳。
房地产网站99.co和新加坡房地产联合交易网SRX星期一(2月27日)发布的预估数据显示,1月份非有地私宅整体转售价自2020年7月以来首次下跌。
代表大众化私宅的中央区以外(OCR)私宅和代表中档私宅的其他中央区(RCR)私宅转售价,在1月份分别下滑1.2%和0.2%。代表高档私宅的核心中央区(CCR)私宅转售价,则环比上扬2.5%。
| 农历新年少人看房 交易量因此相应减少
若与去年同期相比,整体非有地私宅转售价上扬8.6%;高档、中档和大众化私宅的转售价分别上升6.4%、7.8%和9.7%。
橙易产业(OrangeTee & Tie)研究与咨询部总监孙燕清说,价格下滑主要是因为农历新年期间看房的人较少,交易量也相应减少。
1月份有519个单位转手,比去年12月少了22.6%。若与去年1月相比,则减少43.2%。最多单位转手的是中央区以外地区,大众私宅占了总交易量的48.7%,中档和高档私宅分别占30.6%和20.7%。
孙燕清认为,去年9月出台的房地产降温措施似乎奏效,屋主必须在卖掉私宅15个月后才能购买转售组屋,加上利率高涨,让一些计划出售房子的屋主打退堂鼓。
“房价依然高企,尤其是新私宅价格,导致购买替代房子的成本很高。此外,一些屋主可能因为租金收入依然很好而留着房子出租。”
ERA产业研究与咨询部主管麦俊荣也持同样看法。他指出,大众化私宅的需求可能受降温措施影响,交易量因此环比下跌37%,是跌幅最大的私宅类别。
他也说:“一些计划从私宅搬到组屋的屋主因为新条例而暂缓卖房,使到市场上求售的转售私宅供应减少。”
经济前景依旧不明朗,利率预料还会逐步上升,博纳产业(Propnex)研究与内容主管黄秀莹预料,买家会保持谨慎。他们在购买较贵的私宅时,也会考虑到最近调高的买方印花税税率,以及对交易价的影响。
她说:“整体转售私宅价格预料会相对稳定,有限的供应量有助于支撑价格。”
孙燕清预计,接下来数月有更多新私宅项目完工,到时不愿降价的屋主可能会面对价格压力。
麦俊荣较为乐观,他认为中国重开边境,到我国买房的中国买家可能会增多,若房价有所下滑,反而是买家进场的时机。
他预计,今年推出的新私宅项目有30个,比去年多一倍,而这些新私宅的售价预料会比附近的旧项目转售价高,可能推动整体房地产市场价格上升。
去年11月起 中央区私宅转售价回温 价格指数1月份增长0.6%
过去五年,中央区非有地私宅转售价的增幅都不如非中央区私宅,但去年11月开始,中央区私宅的转售价开始回升,1月份的转售价格指数增长0.6%。
| 1月整体非有地私宅 转售价与去年12月持平
国立大学房地产与城市研究院(IREUS)星期二(2月28日)发布1月非有地私宅价格指数(NUS SRPI)预估数据显示,整体非有地私宅转售价与去年12月持平;主要是因为非中央区的私宅(不包括小型单位)和小型私宅的价格指数分别萎缩0.3%和0.5%;中央区的私宅价格指数则上扬0.6%。
ERA产业研究与咨询部主管麦俊荣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过去约五年的时间,中央区的转售价升幅都慢过其他地区,但在过去几个月开始回升,而非中央区的私宅转售价则下滑,显示中央区的私宅市场开始复苏。
经国立大学房地产与城市研究院修正后,12月整体房地产价格指数微涨0.7%(预估为微涨0.5%)。
不包括小型公寓的中央区房地产价格指数的升幅从0.1%修正为0.3%;而小型公寓的涨幅则从预估的0.9%,上修至1.4%。非中央区的房地产价格指数升幅则从0.7%上调至0.9%。
麦俊荣说:“买家发现中央区和非中央区私宅价格的差异缩小,中央区的房地产变得值得投资。”
他也认为,买方印花税(BSD)上调,并不会削弱高档私宅的需求。有真切需求的买家不会因为小额增幅,而放弃购买计划。
他预计,今年上半年中央区非有地私宅的价格升幅会加快,全年增长率达5%至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