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私宅轉售價兩年多來首次下滑 分析:需求仍強跌勢難持久

99.co和SRX發布的預估數據顯示,1月份非有地私宅整體轉售價自2020年7月以來首次下跌。中央區以外私宅和其他中央區私宅轉售價,在1月份分別下滑1.2%和0.2%。核心中央區私宅轉售價,則環比上揚2.5%。
農曆新年假期和房地產降溫措施導致非有地私宅轉售價自兩年多來首次下滑,1月份轉售價環比下跌0.6%,交易量則連續四個月下跌,環比滑落22.6%。
分析師認為,價格下滑只是暫時性的,因為新私宅供應有限而需求不減,預計價格接下來保持平穩。
房地產網站99.co和新加坡房地產聯合交易網SRX星期一(2月27日)發布的預估數據顯示,1月份非有地私宅整體轉售價自2020年7月以來首次下跌。
代表大眾化私宅的中央區以外(OCR)私宅和代表中檔私宅的其他中央區(RCR)私宅轉售價,在1月份分別下滑1.2%和0.2%。代表高檔私宅的核心中央區(CCR)私宅轉售價,則環比上揚2.5%。
| 農曆新年少人看房 交易量因此相應減少
若與去年同期相比,整體非有地私宅轉售價上揚8.6%;高檔、中檔和大眾化私宅的轉售價分別上升6.4%、7.8%和9.7%。
橙易產業(OrangeTee & Tie)研究與諮詢部總監孫燕清說,價格下滑主要是因為農曆新年期間看房的人較少,交易量也相應減少。
1月份有519個單位轉手,比去年12月少了22.6%。若與去年1月相比,則減少43.2%。最多單位轉手的是中央區以外地區,大眾私宅占了總交易量的48.7%,中檔和高檔私宅分別占30.6%和20.7%。
孫燕清認為,去年9月出台的房地產降溫措施似乎奏效,屋主必須在賣掉私宅15個月後才能購買轉售組屋,加上利率高漲,讓一些計劃出售房子的屋主打退堂鼓。
「房價依然高企,尤其是新私宅價格,導致購買替代房子的成本很高。此外,一些屋主可能因為租金收入依然很好而留著房子出租。」
ERA產業研究與諮詢部主管麥俊榮也持同樣看法。他指出,大眾化私宅的需求可能受降溫措施影響,交易量因此環比下跌37%,是跌幅最大的私宅類別。
他也說:「一些計劃從私宅搬到組屋的屋主因為新條例而暫緩賣房,使到市場上求售的轉售私宅供應減少。」
經濟前景依舊不明朗,利率預料還會逐步上升,博納產業(Propnex)研究與內容主管黃秀瑩預料,買家會保持謹慎。他們在購買較貴的私宅時,也會考慮到最近調高的買方印花稅稅率,以及對交易價的影響。
她說:「整體轉售私宅價格預料會相對穩定,有限的供應量有助於支撐價格。」
孫燕清預計,接下來數月有更多新私宅項目完工,到時不願降價的屋主可能會面對價格壓力。
麥俊榮較為樂觀,他認為中國重開邊境,到我國買房的中國買家可能會增多,若房價有所下滑,反而是買家進場的時機。
他預計,今年推出的新私宅項目有30個,比去年多一倍,而這些新私宅的售價預料會比附近的舊項目轉售價高,可能推動整體房地產市場價格上升。
去年11月起 中央區私宅轉售價回溫 價格指數1月份增長0.6%
過去五年,中央區非有地私宅轉售價的增幅都不如非中央區私宅,但去年11月開始,中央區私宅的轉售價開始回升,1月份的轉售價格指數增長0.6%。
| 1月整體非有地私宅 轉售價與去年12月持平
國立大學房地產與城市研究院(IREUS)星期二(2月28日)發布1月非有地私宅價格指數(NUS SRPI)預估數據顯示,整體非有地私宅轉售價與去年12月持平;主要是因為非中央區的私宅(不包括小型單位)和小型私宅的價格指數分別萎縮0.3%和0.5%;中央區的私宅價格指數則上揚0.6%。
ERA產業研究與諮詢部主管麥俊榮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過去約五年的時間,中央區的轉售價升幅都慢過其他地區,但在過去幾個月開始回升,而非中央區的私宅轉售價則下滑,顯示中央區的私宅市場開始復甦。
經國立大學房地產與城市研究院修正後,12月整體房地產價格指數微漲0.7%(預估為微漲0.5%)。
不包括小型公寓的中央區房地產價格指數的升幅從0.1%修正為0.3%;而小型公寓的漲幅則從預估的0.9%,上修至1.4%。非中央區的房地產價格指數升幅則從0.7%上調至0.9%。
麥俊榮說:「買家發現中央區和非中央區私宅價格的差異縮小,中央區的房地產變得值得投資。」
他也認為,買方印花稅(BSD)上調,並不會削弱高檔私宅的需求。有真切需求的買家不會因為小額增幅,而放棄購買計劃。
他預計,今年上半年中央區非有地私宅的價格升幅會加快,全年增長率達5%至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