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住房制度更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只有人民安居乐业了,这个国家的经济才会繁荣。
新加坡是“居者有其屋”的成功实践者,这一政策不仅解决了建国初期“房荒”的难题,还形成了良好的阶梯式住房供应体系,毫不夸张地说,在新加坡住房自有率高达90.9%,真的可以说是人手一套房。
短短办个实际新加坡实现了从“贫民窟”到世界上拥屋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番华丽转身的原因究竟何在?
高住房自有率原因何在?

新加坡仅用30年就完成了从第三世界跻身第一世界的奇迹,在缔造奇迹的同时新加坡并没有忽略人民住房的需求,是公认的解决住房问题最好的国家之一。
人均住房面积从自治之初的不足6平提高至2015年的27.6平;套户比在1985年达到1后一直稳定在1以上;住房自有率在2001年达到历史高点93.1%,此后一直维持在90%左右。
新加坡还形成以组屋为主、私宅为辅的住房供给结构。82%以上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中,仅有不到18%的高收入家庭和外国人住在开发商建设的私人住宅。
组屋类型多元,不仅有提供给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组屋,还面向“夹心层”家庭提供设计更好、面积更大、配套更全的执行共管公寓和3- Gens 公寓,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且价格不到私人住宅的1/3,居民购房压力较小。

新加坡住房制度四大支柱
国有为主的土地制度
新加坡国有土地占比近九成,政府在土地规划、出让、管理上拥有绝对话语权。1966年颁布的《土地征收法》规定,政府出于公共利益需要可强制征地,并限定赔偿款在较低水平,保障政府低价获取大量土地,国有土地占比从1960年的44%快速上升至2006年的87%。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权分离,政府以招标和拍卖转让土地使用权(住宅99年)。
政府以低价转让土地给 HDB ,保障组屋建设量足价廉:一是保证组屋建设用地充足,由 SLA 征收并向 HDB 供应大量公共建设用地;二是 HDB 以远低于市价获取土地,组屋售价远低于私宅。
公积金主导的住房金融制度
住房金融体系以强制储蓄型的中央公积金为主、辅以商业贷款。《中央公积金法》明确规定,所有公民和永久居民均需缴纳公积金,2017年覆蓋率高达95.3%。1968年开始用于购买组屋,1981年扩至私宅,中央公积金制度大幅提升新加坡人房屋购买力。
新加坡公积金存款利率高于同期商贷利率,贷款利率一般为公积金存款利率上浮0.1%,1993年来稳定在2.6%。
公积金在购买组屋中发挥两大关键作用:一是支持政府“建得起”组屋:中央公积金局为 HDB 提供间接资金支持;二是让居民“买得起”组屋:通过优惠贷款和补助形式支持居民买房。

交易和保有并重的税收制度
新加坡房地产相关税种包括印花税、财产税和所得税,2017年前两项合计91.2亿新元,占总税收13.9%,占财政预算收入9.8%。
新加坡的印花税征收范围广,税率累进房屋价值越低、持有年限越长,税率越低;同时在新加坡买房还需要区分公民、永久居民、外国人和法人实体,购买新加坡组屋对本国公民有税收优惠。
组屋主导的住房供应体系
组屋可分为两种,一是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组屋,二是面向收入超过组屋申请上限但又无力购买私宅的“夹心层“提供的改善型组屋。私人住宅主要面向高收入公民及无法购买组屋的外国人,按照是否拥有土地所有权可分为有地私宅和非有地私宅。
新加坡住房自有率极高,2017年高达90.9%。只有收入极低的公民和短暂旅居的外国人租房居住,占比不到10%。
家庭购买情况

情况A
如果你是首次购屋者,家庭月收入在3,000新币,想要购买新加坡义顺的一套价值200,000新币的三房式预购组屋,政府会有额外的安居津贴65,000,每用公积金供款支付贷款431新币,自己不需要额外支付贷款。

情况B
如果你是首次购屋者,家庭月收入在5,000新币,想要购买新加坡登加Garden Waterfront1&Il的一套价值350,000新币的四房式预购组屋,政府会有额外的安居津贴45,000,每用公积金供款支付贷款1,067新币,自己不需要额外支付贷款。

情况C
如果你是首次购屋者,家庭月收入在7,000新币,想要购买新加坡武吉巴督的一套价值465,000新币的五房式预购组屋,政府会有额外的安居津贴45,000,每月用公积金供款支付贷款1,575新币,自己不需要额外支付贷款。

新加坡政府的目的是让新加坡人只用公积金就能支付房屋贷款,之后的收入可以存起来养老。这样为民着想的国家,也是不多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