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是雷的2018年終於過去了。每每油氣市場、或者金融市場不景氣,新加坡房產市場的屋主們往往也會受到負面影響,良好的經濟走勢是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的必要條件。

去年的房產走勢,平靜之中略有驚喜,新加坡的私人房地產市場經歷了強勁的增長,但在房地產降溫措施中受到抑制;組屋轉售市場則被國家發展部黃循財部長一句話戳破泡沫。

2018年的房地產市場總結下來,有五大綜述:
1
集體銷售的熱潮
了解整體出售的投資者應該都知道,相比較開發商從政府售地計劃項目(Government Land Sales Program)中買地,從住戶手中購買的整體出售將促使資金的進一步回流,也就是說屋主通過整體出售所得的回報往往意味著另一套改善性住房的購買,利於市場整體的良性發展,達成良性循環。

相信關注新加坡房市的投資者們一定熟悉整體出售這個2017年以及2018年的房產關鍵字,整體出售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新加坡的房地產市場今年完成的集體銷售交易延續了2017年集體銷售的火熱局面。

珍珠苑
其中包括位於歐南園一帶的私人公寓珍珠苑,以7.28億新元的價格出售給凱德集團;

偉詩園(Park West)
還有金文泰地鐵站附近的偉詩園(Park West), 以8.4089億新元的價格出售給了新海逸集團(SingHaiyi Group)。
2
新的房地產降溫措施
為了應對一路飆升的房產市場,政府在2018年7月宣布了一系列房地產降溫措施。 這包括增加額外買方的印花稅(ABSD)費率,以及收緊購買房產時貸款價值(LTV)限額。

房產數據顯示,政府降溫措施出台之後,房產銷售市場在第三季度的銷售總額下降了3.53億新元。
3
工業用地市場崛起
雖然新加坡的住宅房地產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但工業和商業房地產行業的投資銷售卻呈上升趨勢。
高緯環球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工業產權交易飆升73%至12億新元,而寫字樓銷售額增長54%至21億新元。

與此同時,仲量聯行引用裕廊集團的統計數據稱,自2017年第四季度以來,全島工業租金修正連續三個季度保持在0.1%的溫和水平,而全工業價格指數自2014年第三季度連續下跌以來,在2018年第二季度達到了首次平穩。
4
政府組屋轉售價格下降
政府組屋是新加坡人面臨的一個熱門問題,因為新加坡有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組屋中。
對新加坡工薪階層而言,組屋就是手上最大的資產,大半輩子的辛苦血汗錢都花在購屋上,因此組屋也被國人視為退休養老的資本,甚至想著老了有急需時可以將大屋賣掉換成小屋,手上還能有一筆現金應急。

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去年卻親手將這個泡泡戳破。
黃循財在去年3月24日於國家發展部官方博客上撰文提醒國人說,不要抱著舊組屋一定會獲選加入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SERS)的虛假期望進場投機購買,因為組屋屋契到期後,必須歸還給政府。

部長還說,政府一開始就表明組屋的屋契為99年,足以讓兩代人居住。目前屋齡最高的組屋約為50年,其餘組屋大多還有超過60年的屋契,因此問題並不迫切。

部長一席話,驚醒夢中人。
組屋在2018年公眾視野中成為了焦點,因為政府警告民眾組屋的價值可能會下降,特別是那些房齡超過40年的組屋,其99年租約還剩50年左右的房產。
這引起了民眾的不滿,認為與李光耀時代形成了鮮明對比,那時他向新加坡人民保證組屋是一種資產。

專門從事組屋交易的一些房產中介表示,像大巴窯地帶的組屋這種較舊組屋的轉售價格正在下降,許多買家在這些房產交易中保持著清醒。

根據建屋發展局2018年第三季度的數據,一套三臥室的組屋交易價格為27.9萬新元。
相比之下,2016年同期的中位數價格為30萬新元。
其他因素也推動了組屋轉售價格的下降,例如建屋發展局新供應的「按訂單生產(BTO)」單位也影響了轉售價格。
在政府解決舊組屋的不確定性之前,政府組屋的轉售價格很可能持續下降,因為它受市場情緒的影響很大。
5
私人房產與組屋之間的價格差距擴大
在私人房地產市場價格指數上漲約11.0點的同時,政府組屋的轉售價格指數(RPI)一直在下降,去年全年的轉售價下滑了0.9%。
根據建屋發展局的數據,自2013年第二季度以來,組屋轉售RPI一直在下降,因為建屋發展局一直在市場上提供新的組屋單位。

私人房產與組屋之間的價值差距達到10年以來最大,預計2019年大選時,這仍然是一個焦點問題。
總體而言,2018年房地產市場走勢基本延續了前兩年的趨勢,年中媒體專家對政府解除房產降溫措施的過度解讀成為了市場走勢的一段小插曲,並沒有影響市場最根本的供求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