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房遊戲:新加坡向左,香港向右,我們呢

2018年11月03日   •   7353次閱讀

董指導我年輕的時候,也凈想著好事會砸到自己頭上,後來新聞看多了,就改買雙色球了。

05

1990年,還在上海當一把手的朱相,與三十多歲的香港仲量行董事梁振英第二次碰面,討論房地產行業的種種問題。當時已年過六旬的朱書記虛心請教:「梁先生有什麼建議和想法?」

梁振英建議到:上海不能期望在短期內解決住房問題,現在一般的家庭無力買房,新加坡實行一種「公積金」的做法,幫助市民提高購房能力。[3]

後來做到港村特首的梁振英當時不知道,他這番話會有著多麼大的影響力。一年後,上海為助推國家、集體、個人三結合籌資建房機制,開始執行公積金制度。

公積金推行期間,困難頗多。據國務院房改辦主任陳學斌回憶:在尋找銀行合作時,工商銀行嫌公積金錢太少,不願意干,又找到建設銀行,時任王行長欣然歡迎,鼎力支持。

1992年,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專家來華考察時放言,中國現行的住房公積金制度具有很大風險性,這種決策是有很大偏差的。已經上調中央的朱相對此批示:危言聳聽。

1996年,朱相又作出批示:公積金制度的重大意義不容置疑,而且已經植根中國。

英國友人肯定想不到,英資本主義政府為逃避對新加坡公務員的養老責任而設立公積金制度,竟成為社會主義國家數十億人居住的保障。

公積金制度當然是極好的,但它只是住房體系的一部分,需要配合給力的保障房供給制度,低價征地,廉價售房,「高存低貸」,才能惠及中低收入人群,缺一不可。

但「低存低貸」的公積金制度和飆漲的房價搭在一起,就會出現高收入家庭利用率高,低收入家庭利用率低的現象,最後反而變成窮人在補貼富人。

比如楚團長最近就經常抱怨,每個月繳不少公積金,享受1.5%的利息,卻因為戶口問題買不了房,取又取不出來,看到別人用公積金貸款總是不忿。對此戴老闆批評道:

助人是種樂趣,年輕人還是要多提高姿勢水平。

06

1987年12月1日,深圳市頂著壓力,在深圳會堂公開拍賣編號H409—4地塊的50年使用權。這個地塊緊靠風景秀麗的深圳水庫,共8588平方米,拍賣底價200萬元。

44家企業參與競拍。經過17分鐘角逐,一枚通體棗紅色,31厘米槌長的拍賣槌,落在2.95公斤重的槌板上,發出了世紀之響聲。深圳經濟特區房地產公司以525萬元獲標。

當時深圳找遍了全市,也沒有找到像樣的拍賣槌。於是,香港測量師學會派人前往英國一家百年歷史的木匠行,定做了這枚樟木賣槌,贈送給了深圳市。

英國槌子一錘定名,拍出了中國第一宗土地使用權,也拍開了中國引入香港土地出讓制度的大門。

1988年,《憲法》修改,土地所有權依然由國家控制,但允許使用權有償轉讓。5年後,土地招拍掛制度正式確認。又過了一年,中央和地方財政分家,土地財政留給了地方政府。

巴菲特說,判斷一家公司的優劣,我只看它是否有定價權。毫無疑問,賣地正好屬於這種:市區內土地無償擁有,農村集體土地可強制低價徵收,土地壟斷顯而易見。

1987年深圳三塊土地拍收了2336.88萬元,等於前兩年全部的土地費用收入。而到了2017年,土地出讓金及房地產相關稅收占到了全國地方財政收入的50%以上。

香港的樓花預售制、分期付款制也都在大陸普及開來,使得商品房從一出生就成為了自帶槓桿大棒的金融武士,而土地財政和貨幣超發更是打開了其任督二脈,從此橫行江湖。

2005年,時任國土資源部司長廖永林在座談會上指出,現在的房地產市場上出現的種種問題,都跟預售有關,應該完全取消商品房預售。

市場一片譁然,住建部趕緊官宣:沒這回事兒。3年後,又逢全球金融危機,房地產力挽經濟狂瀾,再沒誰提這茬。自此,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所有的漲價都已啟程。

一位以前經常上春晚的湖南籍女歌唱家,在某一年的慶祝香港回歸xx周年文藝晚會上,引吭高歌唱道: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07

1973年,徐克、許鞍華等人一起拍攝了部電視劇《獅子山下》。這部電視劇一拍就是二十多年,長視角、小細節真實記錄了香港社會的風雲突變,講述著底層人物不服輸敢拼搏的精神。

著名詞人黃霑在1979年填寫了《獅子山下》同名曲,「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隨,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成為香港精神的總結語。

甚至於2002年,朱相在特區的歡迎晚宴上,為了鼓勵陷入經濟低迷的香港,特別念了一遍《獅子山下》的歌詞,讓在場的香港同胞深受感動。

2015年,香港幸福藥業拍了一系列《獅子山精神》的廣告,結尾一句話變成了:「我們這代呢,有夢想,無希望。」黑白的鏡頭裡站著一群抬頭仰望天空的迷茫青年。

諷刺的是,2018年香港政府推出「明日大嶼」計劃,準備填海1700公頃,建設26-40萬套單位,緩解住房緊張。而18至29歲的香港年輕人,反對比例高達47%,贊成的只有29%。

10月5日,董建華執掌的團結香港基金,拍了部呼籲填海造地造福港人的宣傳片《讓下一代看見》。「民間特首」劉德華為宣傳片做了旁白,他在裡面深情地講道:

「我們見過一個朝氣蓬勃的香港,我們也見過一個停滯不前的香港,你想下一代,見到一個什麼樣的香港?」

香港市民想見到一個什麼樣的香港,我不太清楚,但房價下跌的香港是肯定不想見到的。跟當年的「八萬五」計劃一樣,劉德華被罵成狗,連特首都忍不住出來打抱不平。

在英國殖民時期,香港填出了葵涌、荃灣、觀塘、沙田、屯門、東涌等新市鎮,僅1985-2000年就填海3000公頃,結果到了2000~2015年,填海面積反而下降了80%。

此次重啟填海計劃,有罵破壞環保的,有罵浪費金錢的,有罵影響風景的,有罵好大喜功的,就是沒有罵拖累房價的。但大家心裡的那盤小九九,其實並不難猜。

河海易填,慾壑難填。

董指導聯繫了全球董氏聯合會主席,請他給董建華帶封信:冇樓冇白撞,冇樓冇高潮,買不起房子的人,房事都沒有,哪裡會有下一代?

但香港面臨的問題,不止香港獨有。在一場模仿遊戲中,前車之鑑,既給了我們充分警示,也給了我們調整時間,希望一切都不要太晚。

參考資料:

[1]. 李光耀:新加坡的硬道理,韓福光等,2015

[2]. 香港地產業百年,馮邦彥,2007

[3]. 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2013

[4]. 香港經濟發展的歷程、困境與轉型,孫軍,2016

[5]. 新加坡住房制度啟示錄,恆大研究院,2018

[6]. 霍英東全傳,冷夏,2006

[7]. 90年代中期住房制度改革回顧,陳學斌,2010

- END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本公眾號轉載此圖文僅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或違規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立刻予以刪除。

上一頁
2/2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6156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