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作為亞洲知名的已開發國家,全世界都知道她有錢又寵民。時不時發放的津貼福利,那只是小頭兒,大頭還得是政府推出的組屋政策。這個政策的出台為的就是要讓新加坡的人民都有自己的房子,實現「居者有其屋」!

那為了實現這一願景,新加坡的建屋局那可真是付出了許多,寧願自己多虧一點兒,也要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生活~
新加坡的建屋局又發布了最新的財政數據!數據顯示,為了實現「居者有其屋「,已經倒貼了將近54億新幣!

01 新加坡建屋局財政赤字已達$53.8億
不得不說,新加坡的政府真的是好政府,為了讓新加坡的人民都能有房子住,那可真是操碎了心……
從2021年開始,建屋局就開始加快建設新組屋的腳步,在去年的組屋銷售活動中,更是一下子推出了將近1萬個單位!

從建屋局剛剛公布的2022/2023財年的年報來看,截止到今年3月底,財政赤字已經從去年的43.6億新幣上漲到了53.8億新幣!同比上漲了20%!創下歷史新高。
其中關於「居者有其屋」項目的財政赤字就高達46.8億新幣!支出同比上漲了22%。本次的赤字主要來自3個方面:
1、興建中新組屋的預期虧損—27.12億新幣
2、交付新組屋時實際虧損—12億新幣
3、發放給轉售組屋和執行共管公寓(EC)賣家的公積金購物津貼—6.86億新幣

這麼看來,最新的這一批組屋,從開始建設時就已經註定了是要虧錢的。而早前當局也早已表明了,隨著疫情放開,建築業在過去一年逐漸復甦,建屋局也得以建設更多的新組屋交付給有購房需求的民眾,這意味著當局會因此蒙受更大的虧損。
為了實現「居者有其屋」,讓民眾都能住上自己的房子,當局真的是抗下了所有,替所有人負重前行啊……

02 因各種地緣衝突,拉高建築成本
這次之所以會虧損這麼多,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一個方面:俄烏戰爭!
在這個疫情已經接近尾聲的時期,俄烏戰爭的爆發,導致全球通脹問題愈發嚴重。

這場戰爭導致整個市場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而新加坡本身是沒有現成的建材的,只能通過進口,而這場戰爭直接導致供應新加坡建材的供應鏈中斷了。在這種情況下,運輸成本都在蹭蹭往上漲,進口建材的成本怎麼可能會不漲?
這種形式下,造房子的材料成本在不停地上漲,那工程投標的價格自然而然的也就會上漲很多……

那整個房子建成所需要花費的成本就更高了。
在俄烏戰爭+疫情全面開放的大背景下,除了材料在漲價,人工也在漲價。很多新加坡的建築公司都找不到工人,為了找人幹活,只能不斷提高薪水,吸引更多的外國勞工入境工作,那承包商為了賺錢那開出的價格自然也就更貴了。

而為了讓更多的新加坡人有房可住,建屋局只能打碎了牙齒往肚裡咽,承擔這些成本。
如果不是為了實現對人民的承諾,讓每個新加坡人都有能力買得起房。當局完全可以將預售組屋的價格調高,讓民眾來買單的。
03 新加坡政府承擔所有成本
從2019/2020財年開始,新加坡的建築費用就大幅上漲了四成!
但上個財年建造的組屋單位超過7.5萬,交付出去的單位數也是過去5年時間來最多的,而且發放給買家的購屋津貼還增加了。

當局對表示:「增加開支是為了提高人民的買房能力,讓人民能夠更加容易買到組屋,滿足來自首次購屋者對於買房的巨大需求。但還是會通過可持續、公平的方式去謹慎管理建屋開支,幫助更多的新加坡人擁有組屋,兌現「居者有其屋」的諾言。」
其實,新加坡的組屋價格本身就已經很便宜了。但是從去年開始,當局將很多組屋建在了黃金地段以及地點適中的地段。主要是為了明年下半年將要實行的新的組屋分類框架準備的,屆時當局將會推出更多售價比較高的優選地段組屋。

可這種貴其實影響也不大,因為地段更好了,反而比以往更便宜了些。
因為在新加坡只要有公積金,基本上再添個幾萬塊錢就能買房了。如果是一對已經工作幾年,有一定的公積金基礎的新婚夫婦,基本上只需要再花費個四五年就能買到想要的組屋了!
04 組屋不簡陋,下樓就能滿足衣食住行
面對如此好的購房政策真的很難不心動。而且組屋政策在新加坡已經推行了將近半個世紀,很多組屋也都年齡很大了,為了不讓大家覺得沉悶、老舊,政府每5年都會對組屋外牆進行粉刷,甚至讓居民自己投票想要的住家顏色。

當然,在配色上政府偶爾也會做一些比較讓人記憶深刻的~但是這種細節真的讓人感覺又好笑又暖心~

組屋外觀更新換代,周邊配套也必須跟上!新加坡人喜歡「趴趴走」,那就把所有的便民設施都搬到家門口!
購買生活必需品的商店超市、巴剎、小販中心、咖啡店就在附近;籃球場、兒童遊樂場、跑道等娛樂設施免費進;

診所、學校、公交站、地鐵走著就能到!對了,新加坡組屋還孕育了獨具本地飲食文化的小販中心,米其林神級小店就藏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