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實例

2019年07月12日   •   5萬次閱讀

建築流動的幾何體給人一種高聳入雲之感,塔樓每隔三層客房擁有懸挑的空中花園,上面種滿了熱帶植物,它已成為城市綠地的一部分,與鄰近公園融為一體。酒店擁有自我遮陽功能,懸挑而出的空中花園和相鄰的三座酒店客房大樓都能起到遮陽的作用,客房樓層立面採用低輻射玻璃。酒店頂樓的屋頂花園可將全城風光一覽無餘,獨家蘭花貴賓會所位處該層,並配有私人會議空間、圖書館和專用的貴賓會所門房。酒店五層設有可俯瞰城市的無邊界泳池,設備先進的健身中心,特色的鳥籠休息涼亭及長達300米花園走道。

除了體驗酒店設計之外,設計師們每天還要遊走在新加坡各具特色的商業建築中。敬請期待吧。

新加坡建築考察之行(三):商業篇

看過了新加坡豪宅,體驗了高大上的酒店,怎麼能夠少了那些極具代表性的新加坡商業建築呢?

新加坡星商業(The Star Vista,One-north,Singapore)

建築師:Andrew Bromberg of Aedas

地點:新加坡,1 Vista Exchange Green

客戶:Rock Productions Pte Ltd and CapitaMalls Asia Limited

面積:62,000 sqm

用地面積:19,200 sqm

總面積:Retail 24,000 sqm / Civic 8,000 sqm

項目高度:75 metres

土木與結構工程師:Parsons Brinckerhoff; Thornton Tomasetti (Before DD Stage) Alt Limited Mott Macdonald Andrew Bromberg of Aedas Artec Consultants Inc Langdon & Seah Singapore Pte Ltd

環境工程師:Arup Singapore Pte Ltd

防火工程師:Arup Singapore Pte Ltd

立面:Alt Limited

機電:Mott Macdonald

室內設計:Andrew Bromberg of Aedas

劇場與聲效顧問:Artec Consultants Inc

照明:Lighting Planners Associates(S) Pte Ltd

景觀:ICN Design International Pte Ltd

竣工年份:2012

建築基地位於新加坡Buona Vista一個更大的總體規劃項目——緯壹科技城之中,這裡將建成一個區域中心,為種類多樣的城市及文化活動提供場所,並推動創新和創造力。在符合緯壹科技城大膽前景的基礎上,最重要的是在建築設計上響應客戶的設計需求,在地標性建築的外形內整合功能和技術方面的要求。

此外,總體規劃在步行的連通性、建築外圍護結構、高度限制、基地地貌保持、關鍵的基地特色,以及保留/移植重要的成熟樹木等方面制定了詳細的規劃約束條件。

概念素描

自然地勢的保留——城市規劃指導方針要求保留原始地形的水平高度,並突出某些重要的基地特色。建築物呼應了水平面高度參差不齊的情況(從+118.50FFL到+111.00FFL),將一層分為兩個高度,分別為Level 1(從南部、東南部和西部進入)和Level 2(從北部和東北部進入)。

開放的廣場上綜合了高度從+111.0FFL到+115.0FFL的各種入口與下車地點,歡迎來自所有主要交通節點的遊客。

山頂的高度從+111.00FFL到+118.50FFL,其特色通過一連串的階梯式露台得到了重現,星宇表演藝術中心的VIP下車處也位於這裡。

步行的連通性——一塊自然通風的多孔地面板及其核心位置的35米高大型廣場向來自地鐵系統、緯壹公園及其他未來發展項目的主要人流敞開了懷抱。

市民空間一體化——考慮周到的設計師將非正式的市民空間與建築地下一層、二層和三層結合起來,創建了幾個景觀美化的公共區域,在這裡可以舉行表演、展覽、會議及其他公民活動。

設計要求對市民活動區域和文化區域的總建築面積(GFA)有一定的限制,因而需要對機電系統進行優化布置,儘量將其堆疊擺放,空出更多空間用於更加重要的演出、休息及循環通道空間。

地下層平面:

首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架空層平面圖:

劇院夾層平面圖:

劇院層平面圖:

星商業文化綜合體

零售空間的設計響應了富有挑戰性的現場地形,因為該地區向內盤旋,經過主要入口處,最終到達一個開放的圓形劇場。該綜合體既能在建築內部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時也能保持一定的功能性。

斜道圖解

立面採用小塊玻璃的設計,不但分解了大塊體量,還創造了一種正負空間的動態組合以及一種平衡感。南立面完全開放,其設施從外面清晰可見。該建築成了一個向公眾開放、期待他們發現的有機體。人們可以經由一系列複雜的坡道、自動扶梯、階地和公共花園在綜合體內爬下爬上、縱橫穿行。所有的循環通道、設備運轉及內部形式都是溫和而蜿蜒的,就好像其內部是由公民活動發展而來的。

在面向公眾開放的零售空間與私營的封閉劇院之間實現了柔和的垂直過渡。這一過渡從視覺上和空間上均與33米高的宏偉大堂聯繫起來,連接著地下的零售區域和劇院主要大堂的頂部玻璃樓層,並展現出了漂浮在上方的體量。

星宇表演藝術中心

星宇表演藝術中心的市民與公眾活動空間是綜合體的重中之重,從外觀看起來極富表現力。其南立面與The Star Vista購物中心一樣對外開放,展示了內部可見部分的設施運營狀況。仿佛漂浮的劇院體量在小塊玻璃的設計中被分解了,並採用了定製的帶狀聲學底層來包裹劇院,這樣有助於分解、割裂上部的體量,在玩味對正負空間的解讀的同時,與下方的虛實空間保持平衡。

劇院有超過5000個座位以及兩個包廂,是迄今為止新加坡最大的同類型場地,能夠上演音樂劇、音樂會及其他大型演出。空心牆系統能擋住來自休息廳和外部環境的噪音與振動。劇院的整體鋼結構都以傳統的「盒中盒」的設計方法實現。

剖面圖:

可持續性

星綜合體首先是一種社會建築物。它的設計目的是通過公開的前院和零售區域為附近居民提供一個活躍的、受人歡迎的社會介面。

一系列具有改善氣候效果的戶外空間強調自然的空氣流動,它們的創建是為了保護遊客免遭新加坡熱帶大雨的洗禮和烈日的烘烤,同時為戶外的顧客提供生理降溫。

為了避免限制公共空間,也為了不像新加坡許多其他公共場所那樣使用空調,建築的外形經過設計,可收集盛行的從南北兩個方向刮來的微風,並使其加速通過室外空間,為顧客營造舒適的戶外座位區,讓人們能在健康的戶外環境中交往。

在建築上安裝了雨篷,可避免人們直接受到暴曬或淋到雨水,並進一步收集微風,控制內部和外部環境之間的視覺對比,提高居住者的舒適度。

本建築的願望是成為可持續和被動式節能設計的典範。它以被動式設計的使用為首要原則,成為環境的補充,並與之密切結合。

計算流體動力學是用來優化自然和生理通風效果的,共同為公共空間和循環通道創造了舒適的熱度條件,否則這些地方就需要使用空調了。

另外還使用了混合通風策略,最大化實現各區域的舒適條件,這種條件只依靠自然通風是無法達成的。機械輔助蒸發冷卻系統採用高容量、低轉速的風扇,將它安裝在地下市民廣場中,可提供戶外熱舒適度所必需的空氣流動,同時避免了機械製冷。

該發展項目的定向利用建築物理技術實現了最優化。設計師對白天的太陽能得熱、眩光和熱舒適度都進行了分析。儘量減少東方和西方的曝光率,使太陽能得熱最小化。立面的設計、性能和窗牆比都得到了優化處理,以在使用區域最大化利用日光,並進一步控制太陽能得熱。

除了上述作為第一設計原則的整體被動式設計,該發展項目也運用了多種策略來降低整體能耗:

具有變頻調速和睡眠模式的節能電梯和自動扶梯的特點是能減少能源消耗。

在樓梯和衛生間等公共空間安裝運動傳感器照明控制裝置,可減少照明能耗。

在禮堂的地板內安裝置換通風系統,可減少製冷需求和能源消耗,為溫度較高的已使用樓層帶來清涼的空氣。

裝有一氧化碳傳感器的無導管風扇用於地下室停車場,可最小化系統熱阻,並減少能源消耗。

零售空間的開放式設計在空氣調節方面具有巨大的節能效果。

目前,本項目在空調系統、空調熱泵和冷卻塔上分別節約了20%、39.1%和29%的能耗。當下的總體節能水平是,估計比未按照可持續方針設計的項目節省15% 的能耗,據估計約為499千瓦時/平方米/年。這些數據符合BCA綠色標誌黃金級認證的要求。

新加坡 Iluma商業綜合體

Iluma是由WOHA的建築師、柏林建築師和藝術家聯合創建的,投資了1.0億新元,占地近萬平方米,商場凈出租面積為185,190平方英尺,共120 多家店鋪,是一個集娛樂和零售於一體的開發項目。該項目作為新加坡第一個城市娛樂中心,強調錶演和展覽空間的組合,專門針對20多歲和30歲的年輕人士。

項目坐落在武吉士街區內(Bugis Street),目前藝術、教育及娛樂是這一街區的主要職能。Iluma購物中心60%的面積是娛樂場所,每天能夠接待6~8萬消費者。其中在五樓有一個電影院,由Filmgarde管理。該商場還包括舞廳,吸引更多喜歡夜生活的年輕顧客。不像新加坡典型的購物商場,Iluma沒有設置超市。

項目檔案

地理位置:新加坡,維多利亞大街201號

占地面積:8,920.5平方米

建築面積:26,761.5平方米

竣工時間:2012年

建築類別:商業建築

建築設計:WOHA建築事務所

土木 &結構工程師: LBW Consultants

機械 &電氣工程師: Lincolne Scott Ng Pte Ltd

工料測量師: KPK Quantity Surveyors Pte Ltd

媒體立面設計: Realities United Gmbh

照明顧問: Lighting Planners Associates Inc.

景觀顧問: ICN Design International

建築立面顧問: Arup Fa?ade Engineering

防火顧問: Arup Fire (S) Pte Ltd

聲學顧問: Acviron Acoustics Consultants Pte Ltd

主要承包商: Sim Lian Construction Co (Pte) Ltd

造型與立面

Iluma 以其獨特的造型和鮮亮的外立面引人注目,紅色的線性體塊與曲面的非線性造型體塊形成了鮮明對比。

線性建築元素為巨大的矩形體塊,其中包納了停車場、零售店、電影院和演藝空間,它的表面是鋼架固定的多孔鋁合金板,組合的鋁合金板組合為紅橙灰三色,明亮的顏色與中空的塊體錯落的陰影,令人感到快樂並舒適。而曲面造型建築元素擁有不同體塊的層落,內部主要是零售和娛樂空間。在4~6樓伸展出懸空部分形成花園和露台,並種植綠色植物,即符合花園城市空中綠化需求,也增添了更豐富的室內採光。這兩種建築元素之間的交流通過建築處理得到了強化:充滿生氣的暖色調賦予了線性體塊生機,而曲面非線性體塊則以純凈的白色調包裹全身。建築外表皮和內部顏色紛繁亮麗卻不眼花繚亂,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整個建築都會給人一種生機勃勃、典雅親和的感覺。

規模與材質

雖然在造型上是當代風格,但這棟建築的規模及採用的材質與周邊建築極其協調。彩色的線性元素使人回憶起色彩明亮的公共住宅區,而極具裝飾感的曲線形建築立面對變化多端的體塊,細緻的紋理以及歷史遺留下來的店屋那生機勃勃卻又雜亂細緻的裝飾做了全新的詮釋。

結構與功能

Iluma在空間結構上、使用功能上也和周圍環境充分結合。設計師希望在頂層創造一個開放的室外空間,一個位於底層的自由活動的室內空間。還有兩層空間作為中庭的上面形成一個劇場,這樣人們就可以在其中感受到更加豐富的活動。

建築室內活動圍繞中央空間分三層布置,建築一層與周邊街道形成一個連續的路網,方便行人從各個方向進入Iluma。

建築二層的一座人行天橋作為疏導場所衝出Iluma,跨越街道,延伸到街對面與對面的建築體形成連廊,連廊頂部裝飾著Ilumn內部的黑白灰圖案,即指明動向,又將整個項目從內之外的與整體環境形成交流。為了方便顧客和行人,所有通道都通向主廳,並向四周發散。

主廳是一個高 40 m 的中庭,自動扶梯、電梯和每層格局的錯落,最大化地避免視覺盲點。動感的黑白灰色塊形成的圖案使內部充滿動感、時尚氣息。中庭在水平方向被分割成上下兩個體量,每個體量都有各自的特色,從視覺上依靠圖案將之關聯。分割兩個空間的是一個城市廣場,高出街道20m,上面有酒吧,遊戲,電影院和餐廳。大廳下半部分主要用於小規模的專賣零售,而上半部分則用於各種娛樂活動。

第三個主要空間是屋頂劇場和活動空間,它擁有大片 露天蔥翠的植被,屋頂平台和咖啡廳都在這兒,你可以同時欣賞到地中海和巴厘島風情表演。屋頂平台中央有一個玻璃天窗,透過天窗向下可以看到中庭,在中庭向上可以看到植被屋頂。

設計亮點——水晶網媒體牆

為了凸顯Iluma是新加坡首個最炫目耀眼的購物、文化藝術和娛樂中心,特邀德國 Realities United藝術與建築工作室的Tim Edler和Jan Edler兩兄弟,聯手設計建築體的外觀。Realities United旨在通過新媒質或技術諮詢來支持建築解決方案,他們相信無論功能或者外觀,通過媒質的增加或者改變,能夠帶來更多的信息,體現媒質價值,並實現交流。在建築領域專注於不同方向的設計師們密切合作,最終決定選用水晶網,將之巧妙地應用於建築的外觀:擷取水晶織網為設計概念,棋盤式、模數化排列樣式的形成,利用多媒體技術與LED 照明設備,讓像結晶體的靜止建築立面變換到動態藝術表演,打造活力的光彩,該技術有望使Iluma在未來15年都能夠持續作為最具優勢及競爭力的醒目地標性建築。

六邊形立體水晶織網的面積超過5000㎡,是由3000個耐衝擊的聚碳酸酯纖維材質的模塊殼體組成;約有1900安裝了多媒體設施;LED設施作為照明配合,6069個殼體內嵌可獨立控制的 36W 螢光燈管,雙重光源交互運用,經由多媒體控制系統將程式傳送照明設備的驅動器上,可控的光源穿透殼體就像閃耀的水晶閃閃發亮,形成一個模數式組織編排的水晶織網。水晶媒體牆立面被建築師處理成堆疊的、波浪起伏的條帶,或重疊,或退讓。根據主體需要,商場建築外體呈現不同的色彩和造型,完全成為夜裡具有主題性的視覺焦點,同時具有高科技功能感,並創造一個超大媒體螢幕的形象。

在正面媒體藝術家可以展示他們的作品,打造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夜生活區的設想,以及在熙熙攘攘的鄰里地區里更加增強Iluma 的可見性。藝術機構已經參與正在進行的策劃和獎勵計劃,為給水晶媒體牆立面增添活力創造素材。持續進行的一系列展覽活動將展示當地藝術和建築作品,以及設計專業學生的作品。

總平面圖

首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剖面圖

新加坡克拉碼頭Clarke Quay

建築師事務所: Sparch Architects

總建築面積: 34000平米

項目地址: 新加坡河與里巴巴利路(RiverVally)

上世紀90年代新加坡旅遊委員會(STB)提出了新亞洲新加坡口號,新加坡河濱河地區就屬於11處城市地段之一,計劃改造成主題旅遊區。改造範圍包括3km的河道以及濱河區,由駁船碼頭,克拉克碼頭和羅伯遜碼頭三部分組成。

克拉碼頭位於新加坡河的上游,地理位置優越,過去曾經是二手商店和跳蚤市場的聚集地。街區改造把60多個倉庫和商店改建成200多家餐館酒吧商店和娛樂場所。既保留原有的市場功能,還系統地添加了餐飲,娛樂,購物等功能,活化了所在街區,多元化的體系為周邊地區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經濟效益。

一些具有較高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傳統建築被保留下來,以強化歷史記憶和地方特徵。傳統店屋、倉庫等歷史建築內部通過功能置換,被改造成商店、餐廳、酒吧、旅館、高檔住宅等,以適應商業和旅遊發展的需要。駁船碼頭、克拉克碼頭、羅伯遜碼頭三個碼頭區分別被賦予餐飲休閒、節日市場、酒店和高尚居住三種不同特徵的功能區段,並實現分區發展。改造提供大約20%的居住功能和80%的商業功能. 遊客所占的分量低於20%;濱河地區大部分商業設施(63.6%)的消費主體是新加坡市民.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旅遊季節性的負面影響,保證歷史地段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在改造中,以河道形成的線性空間作為公共活動的軸線,整合沿岸各個空間節點。新加坡河兩岸分別設置了15m寬的連續人行步道,串聯沿線的各種功能和旅遊吸引物。為適應當地的濕熱氣候,在濱水建築的首層設置連續的「有頂人行道「(covered walkway)。在人流較多的駁船碼頭和克拉克碼頭,人行步道主要以室外家具的設置分割活動的區域,為人們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而在人流較少的羅伯遜碼頭,通過適當的綠化地帶,塑造安靜、私密的空間氛圍,與周邊的酒店和居住功能相適應。

克拉克碼頭由五座有超過60間倉庫,ADE區域以新加坡著名餐廳\咖啡店為主,BC區域以購物\娛樂中心為主.這裡有特產,工藝品和各種時裝以及電子遊戲中心。

節能技術

(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作為結晶性高聚物化學性能穩定,電絕緣性和耐輻照性能好。ETFE薄膜的實際使用始於上世紀90年代,主要作為農業溫室的覆蓋材料、各種異型建築物的篷膜材料,如運動場看台、建築錐型頂、娛樂場、娛樂廳篷蓋、停車場、展覽館和博物館等. 其特有抗粘著表面使其具有高抗污,易清洗的特點。通常雨水即可清除主要污垢。

ETFE膜使用壽命至少為25-35年,是用於永久性多層可移動屋頂結構的理想材料。該膜材料多用於跨距為4米的兩層或三層充氣支撐結構,ETFE膜達到B1、DIN4102防火等級標準,燃燒時也不會滴落。且該膜質量很輕,每平方米只有0.15-0.35公斤。這種特點使其即使在由於煙、火引起的膜融化情況下也具有相當的優勢。根據位置和表面印刷的情況,ETFE膜的透光率可高達95%。該材料不阻擋紫外線等光的透射,以保證建築內部自然光線。通過表面印刷,該材料的半透明度可進一步降低到50%。

新加坡烏節中央城Orchard central

烏節中央城(Orchard Central)是新加坡最高的垂直型購物商場,4台在外立面上的通天梯把人流拉向12層上的屋頂花園,其購物空間設計獨特之處在於整個建築構思以玻璃為中心,使之空間更具透明度, 並讓顧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該購物中心樓層多、單層面積小,因而採用了大量跨層電梯和將停車場設置在中間樓層的方式來彌補該項目的不足。

其布局特點如下:1、該項目設有三組大型跨層電梯,可以覆蓋各個主要樓層,並讓客人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到達頂樓花園餐廳。2、項目規劃了大型停車場,並將停車場設置在中間樓層。

通天梯

作為新加坡最高的垂直型商場,烏節中央城其設計出彩之處在於整個建築架構以玻璃為中心,在內部的雕琢也非常巧妙,將藝術氣息發揮到了極致。烏節中央城被宣傳為時尚人士的購物天堂,商品從時裝到食品,從德國的時尚用品到其他專賣店無所不包。這裡擁有新加坡首個地中海風格的市場,這是區分它與其他商業競爭對手的一個亮點。該商場劃分成諸如休閒、時尚、活躍的生活方式和食品等不同獨立的區域。

在B2和L3-L4層有大量的面向年輕人的精品服飾店。此外,大眾書局在烏節中央城新開的Urban Write,引進日韓台及歐美新式文具,滿足追求生活品味的都市人的需求。此外,orchard central的Via Ferrata 室內攀岩牆,是世界上最高的室內攀岩牆,由新加坡攀岩探險公司「BorderX」引進並建造的這面攀岩牆高30米,共有5層樓高,讓城市攀爬狂能爬到購物中心的最高點。

10樓藝術中心由The RICE Company Limited經營管理,提供的藝術培訓課程涵蓋視覺藝術(繪畫)和表演藝術(戲劇、音樂和舞蹈)。《商業時報》的「新進藝術家基金」(Budding Artists Fund)將協助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年輕學員支付學費。藝術中心的場地是由房地產發展商遠東機構免費提供,使用年限為10年,裝修費也由該機構承擔。中心每年能為500名青少年提供培訓課程。

屋頂花園

停車場分布在L9-L10的全部、L5-L8的部分;裝飾也非常注重細節,圍牆等都做了處理,更加賞心悅目。

上一頁
6/6

555

要賺多少錢才能在新加坡買房?組屋、EC、私人公寓、洋房最近價格中位數告訴你~
2025年05月08日   •   2萬次閱讀
低至46萬新!新加坡這5間轉售最便宜,還靠地鐵站!
2025年05月05日   •   2萬次閱讀
他賣房後賺了650萬新幣!新加坡10大利潤最高的房產有這些...
2025年05月10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組屋申請 & 轉售標準,一篇搞懂
2025年05月06日   •   7695次閱讀
新加坡這類組屋又破百萬新幣!漲了近15%
2025年05月11日   •   6327次閱讀
新加坡牛車水五棟相連受保留店屋出售
2025年05月09日   •   5130次閱讀
2025年交房的公寓
2025年05月08日   •   3078次閱讀
4️⃣座HDB上的超美屋頂花園✨ 開放式天空花園,俯瞰城市美景,絕對值得一逛🌿💚
2025年05月07日   •   2907次閱讀
關稅陰影下樓市何去何從?專家:本地房產或成避險資產
2025年05月07日   •   2736次閱讀
花$300萬買「市中心豪宅」?現在的新加坡人還會買嗎?
2025年05月08日   •   2736次閱讀
不是CCR買不起,而是OCR更划算?深度解讀新盤買氣邏輯
2025年05月07日   •   2052次閱讀
新加坡名校學區房,這些樓盤最便宜!120萬新幣就能上車~
2025年05月06日   •   1881次閱讀
3億新元打造活生生的文化遺產,如何讀懂Nassim GCB的資產傳承密碼?
2025年05月07日   •   1539次閱讀
4月百萬組屋交易量創新高 整體轉售價和交易量攀升
2025年05月08日   •   1539次閱讀
六屋主提出反對 湯申景花園集售計劃喊停
2025年05月06日   •   1539次閱讀
永久地契住宅項目隆華園推出集售 指示價5800萬元
2025年05月08日   •   1197次閱讀
首季抵押逼售房地產增23.9% 分析:被拍賣房產或激增
2025年05月06日   •   1026次閱讀
新加坡有地住宅尺價破2000大關,創歷史新高
2025年05月09日   •   1026次閱讀
組屋診所招標大變革!告別 "價高者得",質量成評估核心
2025年05月09日   •   855次閱讀
市區線謙道站啟用提升交通便利 武吉知馬上段私宅看漲
2025年05月06日   •   855次閱讀
本地樓市受美國貿易戰影響 發展商和買家轉趨觀望
2025年05月06日   •   855次閱讀
Great World Residences煥新亮相,重新定義高端服務式生活
2025年05月07日   •   684次閱讀
Bloomsbury Residences 波那維斯達
2025年05月11日   •   684次閱讀
新加坡 Aurea 黃金坊歷史遺產與現代建築完美融合 俯瞰濱海灣 地鐵商場公園就在家門口
2025年05月05日   •   513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