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全球利率上升和對經濟放緩的擔憂,令全球範圍內房地產市場的熱度快速駛向冰點。
但新加坡樓市依舊火熱,加息澆不滅買家的熱情,經濟放緩也阻擋不了他們的購房步伐。

作為亞太地區重要的金融、貿易、服務、科技創新中心之一,過去十幾年,獅城新加坡不斷吸引著海外投資與置業人群,尤以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為主。
儘管在當前新加坡房地產市場中,本地買家仍是住宅銷售的大戶,占總交易的八成左右,但外國買家購買房產的比例正在逐步增長,甚至在中央核心區一些房產項目裡面,外國買家購買比例高達35%。
其中,中國買家的購買熱情走高,高力國際數據顯示,2019年來自中國大陸的投資者成為新加坡樓市最大的海外買家團體,占外籍買家的三分之一。
雖受疫情影響,近兩年中國買家放緩了新加坡投資置業,但伴隨經濟復甦,中國買家的身影又活躍了起來。
在新加坡當地房產中介公司擔任市場部董事的彭浩便感知到,今年3、4月開始,外國人買房潮重新恢復,尤其是4月份新加坡放寬相關政策之後,旅遊與實地看房增多。

研究機構數據指出,今年二季度,包括獲得永久居民身份的中國籍買家一共買入366個私宅單位,比一季度激增106%。
繼李嘉誠在新加坡開設辦事處、投資家族辦公室,房地產公司橙易產業(OrangeTee & Tie)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今年新加坡的外國房產交易總量已經接近疫情前水平。
2022年1-8月,新加坡外國買家交易房產總量約14000套私人公寓,前五大外國買家群體分別是中國、馬來西亞、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
其中,中國買家前8月買入932套私人公寓,占外國買家總交易量的6.7%,是馬來西亞買家購買公寓數量的兩倍。
同時,價值500萬新元(約2500萬人民幣)以上的豪華公寓買家中,中國人也位於榜首,交易達81套豪華公寓,占銷售量的19.2%。

而中國富豪們在新加坡掃貨的新聞也開始見諸報端。
今年5月底,一名中國福建買家一口氣購買了新加坡市中心豪宅項目康寧河灣 (Canninghill Piers)20個單位,總花費超過8500萬新幣(約4.23億元)。
6月份,內蒙古首富韓景華以2229萬新幣(約1.52億元)的價位,買下了地處烏節路嘉峰豪庭(Nouvel Ardmore)的豪華單位。
9月,一位來自中國的神秘買家毫擲巨款,一口氣買下了位於烏節路一處豪宅樓盤的四間豪華公寓。其中三間公寓單位都在1200萬新幣左右,一間公寓單位超過2000萬新幣,總價約6000萬新幣,摺合約3.1億人民幣。


為了給樓市降溫,在過去的5年里,新加坡政府三次上調了印花稅,比如新加坡公民第二套的印花稅,從10%增加到21%;外國人的印花稅,從18%增加到34%。然而如此大幅的印花稅上漲,幾乎對房產價格指數的上漲毫無影響。
此外,今年以來,新加坡的公寓和組屋房租價格繼續走高。
截至6月份新加坡公寓租金連續26個月上漲,組屋租金連續22個月上漲。另有數據顯示,近一年來新加坡房租價格普遍上漲了30%~50%。
根據新加坡房地產門戶網站99.co和SRX的數據,截至九月,新加坡私人公寓的租金較去年同期上漲了近31%,而政府組屋的租金上升了24.7%,分別為連續第21和第27個月上漲。
僅在9月,私人公寓的租金就上漲了3.3%,組屋租金則攀升了3.2%,在城市邊遠地區的私人公寓增長速度最快,為3.9%。
新加坡房地產諮詢機構OrangeTee & Tie研究和分析部高級副總裁Christine Sun說,雖然租金一直在上漲,但需求仍然強勁,本質上仍然是一個賣方市場:由於可供選擇的住房不多,許多租戶已經同意支付較高的租金。即使是老房子和交通不便的房子也能夠獲得相當有吸引力的租金。

與新加坡形成反差,世界各地的「泡沫市場」已開始動搖。
目前,美國房價降溫形勢已超越金融危機,加拿大房價已自4月份以來下跌13.3%,澳大利亞房價7月環比下降1.4%,韓國首爾房價創兩年來最大跌幅。
據英國房地產網站Rightmove,在經歷二十年的穩步飆升後,英國房價正在以兩年多來最快的速度下跌,更高的利率和對通脹危機的擔憂開始給房地產市場帶來壓力。
歐洲的寫字樓市場也正面臨金融危機以來最嚴峻的形勢。

美國銀行的一項分析顯示,由於基準利率不斷上升,歐洲寫字樓業主的償債成本已自2007年以來首次超過了租金收入。
而這對於這些業主來說還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挑戰是,由於債券投資者越來越擔心房地產企業的信用可靠性,他們的融資成本被推高。
美銀數據顯示,過去12個月,在英國上市的房地產企業的信貸利差增加了一倍,歐洲房企的信貸利差則增加了近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