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屋發展局改以每年3%的利率下限,計算買家可向當局借貸的數額。受新措施影響,組屋買家的最高貸款額將減少4.3%左右。由於得支付更多現金,一些人可能轉而申購房型較小或非成熟市鎮的單位。
在新條例下,建屋局計算組屋房貸的合格貸款金額時,將採用每年3%的利率下限(interestrate floor),或公積金普通戶頭利率再加0.1個百分點,視何者更高。
之前建屋局是採用2.6%的實際利率來計算買家可申請到的最高房貸額。


合登集團高級研究主管李思德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使用3%的利率下限來計算,意味著買家可申請到的建屋局貸款將略為減少。
假設一名組屋買家的月人為6000元,貸款償還期限為25年,之前以2.6%的利率計算,他可申請到的最高房貸額為39萬6765元;現在改以3%的利率下限計算,這名買家可獲得的最高貸款降至37萬9578元,比之前少了
專家:買家須動用更多現金組屋溢價或減少
根據建屋局條例,每月的房貸還款額最多為月收入的30%。
李思德說:「因為買家能夠借貸的金額少了,相信他們日後在買房時會更加小心考慮,確保自己能負擔。」
橙易產業研究與諮詢部總監孫燕清也認為,新措施可能導致買家轉而申購較小房型的組屋,或是購買價格較低的非成熟市鎮單位。與此同時,由於可借貸的數額較少,買家須動用更多現金,這可能導致組屋溢價(COV)減少。

此外,當局也在這一輪降溫措施中將組屋貸款與估值比率(LTV)頂限從85%進一步下調至80%。
以價格40萬元的組屋單位來計算,買家原本的貸款頂限為34萬元,LTV下調後,只能申請最多32萬元貸款,買家須動用現金或公積金來支付額外的2萬元。
有意購買預購組屋的陳德良(27歲,科技業)希望可以申請到較多貸款,這樣有助減緩當下面對的經濟壓力,無須掏出那麼多現金或公積金來購屋。
「這些調整或多或少對我們有所影響,我主要還是會評估自己的經濟狀況來看能負擔哪些地區的房子,當然也要看環境、地點是不是自己喜歡的。」
陳筠雯(24歲,公務員)則認為,房屋是長遠投資,因此還是會選購地點好、房型較大的組屋,並不會因一系列降溫措施轉而購買較小的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