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商業評論》(Singapore Business Review)援引了世邦魏理仕(CBRE)的數據報道稱,如果新加坡的家庭平均規模繼續以過去10年的速度縮小,那麼到了2030年,新加坡必須每年至少要提供2.5萬套住房來滿足30萬套的需求。
新加坡的家庭規模從2018年的3.5下降到3.2,導致新建私人住宅面積從2018年的111平方米將至到70平方米。

新加坡統計局數據顯示,與十年前相比,單身家庭數量增長了69%,達到18.54萬戶。沒有孩子的家庭數量也增加了43%,而單親家庭增加了28%。

世邦魏理仕指出,由於開發商熱衷於將房價保持在低位,而不斷上漲的土地成本價格也是縮小房屋規模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過去的20年里,一套五房式組屋的人均居住面積是28平米。

新加坡政府正在騰出空間,以容納更多住宅用地,在南部瀕水地區(The Greater Southern Waterfront),甘榜武吉士(Kampong Bugis),登加(Tengah)和東部海灣地區(Bayshore)預計增加67.5個住宅單位。
同時,建屋局推出了適合老年人的住宅計劃,他們也可以參與政府的屋契回購計劃,出售組屋剩餘的屋契,或者將較大的單位換成小戶型來獲得更多現金。

世邦魏理仕表示,雖然縮短住宅屋契已經實行,但是這在私人住宅中還未實行。在這方面,希望新加坡政府在未來也可以考慮將私人住宅的屋契適當縮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