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屋局星期一(10月31日)公布2021/2022財年年報,截至今年3月底的財年裡,財年的凈赤字擴大至43億6700萬元,寫下歷來新高。
其中,「居者有其屋」計劃的赤字占其中88%,達38億5000萬元,比前一財年多近一倍。
根據公告,這個赤字主要由三個環節產生: 1.還在發展中組屋的預計虧損,占22億6200萬元。
這是因為,去年開始發展的預購組屋項目比前年多66%,政府投放的津貼以及提供給買家的購屋津貼也隨之增加,建屋局為承包商也提供了多方面財務援助。
自2019財年,新組屋項目的建築成本漲了約三成,這些成本大多由建屋發展局承擔。即使成本上漲,新組屋仍是按照可負擔程度,而不是發展成本來定價。
換言之,新組屋的定價與買地價格並不掛鉤,即使地價上揚,組屋定價也不會隨之被抬高。
2.完成組屋銷售程序(當局把鑰匙交給買家)導致的毛虧損(6億5900萬元)。
3.發放給轉售組屋和執行共管公寓(EC)買家的公積金購屋津貼(8億49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