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將在1月15日下午3時舉辦網絡研討會,主題是「降溫措施推出後新加坡樓市走向」,邀請專家討論新一輪降溫措施對新加坡房地產未來的價格和交易帶來什麼影響,以及中央商業區的房地產是否還具備投資的潛能。

從左到右:李乃佳,李敏雯,徐欽實和譚志勇。(受訪者提供)
新加坡私宅價格去年全年上揚10.6%,政府於12月中旬推出新一輪降溫措施,抑制住宅需求過熱,確保房價不會超越經濟基本面。
專家認為,短期內房地產價格可能走軟,但長期而言,新加坡的樓市依然吸引人。
研討會邀請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產與城市研究院(IREUS)副院長李乃佳博士、國際房地產諮詢公司萊坊(Knight Frank)亞太區研究部主管李敏雯、富美聯合家族辦公室執行長徐欽實,以及中冶置業(MCC Land)新加坡執行長譚志勇,討論新一輪降溫措施對本地房地產未來的價格和交易帶來什麼影響,以及中央商業區的房地產是否還具備投資的潛能。
李乃佳認為,短期房地產市場的波動比較大,長遠來看展望良好。他會在研討會上探討政府為什麼選擇在疫情未結束時推出降溫措施,有哪些因素推動本地的房價在疫情期間仍然攀高。
他指出,其實並非只有新加坡推出房地產降溫措施,在全球流動資金大增的環境中,很多城市也推出類似的降溫措施防止房價過熱,「隨著時間的推移,外國買家會做比較,新加坡在管理冠病疫情和經濟發展方針方面吸引外國買家。」
李乃佳在學術界擁有六年經驗,在房地產業有約八年經驗,他此前在萊坊新加坡和戴玉祥產業(Edmund Tie)的研究部擔任主管。
雖然這一輪降溫措施調高了住宅房地產的額外買家印花稅(ABSD),李敏雯說,稅率並不是高凈值人士唯一考慮的因素,新加坡在防疫方面的工作也讓外國買家吃了定心丸。
她指出,去年外國買家的總數明顯回彈,相信這是政府在這個時候推高額外買家印花稅的原因之一。
她也會談到集體出售市場熱潮和房地產降溫措施之間的關係。
李敏雯主要分析亞太區的辦公、工業和住宅房地產領域等主要趨勢。
徐欽實會分享投資者和買家如何看待這一輪降溫措施。他說,有投資者認為,政府出手為市場降溫,說明新加坡的房地產市場有價值,吸引到了更多買家。
而政府擔心高收入和高資產人群把更多資金分配到房地產市場,推高整體房價,因此出台降溫措施。
他也會探討降溫措施對新加坡財富中心地位的影響。
徐欽實先後管理超過10億美金(14億新元)私人財富,並協助超過100位高凈值個人以及部分家族完成財富規劃和家族辦公室的建立。
專家看好
中央商業區房地產需求
對於一些買家可能觀望,等待房價下跌這點,譚志勇說,由於建築成本增加,市場佣金走高,房價不太可能下跌。他認為,政府的政策是要保持市場的穩定,而不是打壓市場。
他看好中央商業區房地產的需求,因為年輕人的收入增加,需求也和以往不同,更傾向於工作生活娛樂一體化。
他也說,核心中央區(CCR)的房價增長緩慢,外圍地區的房價漲幅快,當中的差距逐漸縮小,會吸引年輕人買中央區的房地產。
這次的研討會由中冶置業新加坡呈獻,主持人為《聯合早報》財經新聞副主任胡淵文。
文: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