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雖然新加坡整體房價大幅度上漲,但是各個區域之間的漲幅其實並不平均。
把URA的私宅價格指數的數據拉出來看的話,從2020年第一季度到2022年第二季度這個時間段內,RCR市區非核心區中檔住宅的漲幅最多(26.67%),OCR郊區大眾住宅的漲幅其次(17.61%),CCR市區核心區高檔住宅的漲幅最小(7.70%)。

今年開盤的新項目,位置雖然還不錯但是都不是核心區,尺價卻各個都上了2000psf。
Liv@MB,東海岸,是市區非核心區,平均尺價2421psf
Sky Eden@Bedok,勿落,屬於郊區,平均尺價2112psf
AMO Residence,宏茂橋,同樣屬於郊區,平均尺價2114psf
Lentor Modern,宏茂橋最北部,郊區,平均尺價2124psf
相對比下,市區核心區的幾個新盤:
One Bernam,丹戎巴葛地鐵站附近,平均尺價2505psf
Kopar@Newton,牛頓地鐵站旁邊,平均尺價2493psf
Pullman Residences,牛頓地鐵站對面,永久地契,平均尺價2967psf
現在投資新盤,市區核心區是最佳的選擇。
RCR市區非核心區已經漲得飛起了,短時間內是有點過熱了,現在入場風險大而收益不確定性高。
而CCR市區核心區,在外國買家缺失的情況下一直沒有真正漲起來,但現在RCR的價格倒逼一些本地買家進入CCR市場,給價格上漲提供支撐。
如果接下來對隔離的要求能進一步放鬆,相信會吸引不少外國買家進場,給CCR助力。
期待接下來CCR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