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宅價格連續五年走高 2021全年上揚10.6%

2022年01月08日   •   3420次閱讀

本地私宅價格連續五年走高,去年第四季大漲、導致全年上揚10.6%,創2010年以來最大漲幅。

分析師說,今年的私宅價格預料會受新一輪降溫措施影響,最差情況可能跌3%,最好則可能上揚達5%。

根據市區重建局昨天發布的最新預估數據,去年第四季的整體私宅價格指數為173.6點,比第三季的165.3點高5%。這也是2010年第二季以來的最大增幅。

各類非有地私宅價格方面,代表中檔私宅的其他中央區(RCR)的價格漲幅最大,在策四季上揚7.3%,遠高於第三季的2.6%。

代表大眾化私宅的中央區以外(OCR)的價格上升5.4%,高於第三季的0.1%;代表高檔私宅的核心中央區(CCR)價格上漲2.5%,高於上一季的0.5%。

以全年來說,其他中央區的私宅價格上揚16.9%,中央區以外和核心中央區的價格則分別上升8.4%和3.7%。

ERA產業研究諮詢部主管麥俊榮接受《聯合早報》的訪問時說,去年第四季的整體私宅價格漲幅為2010年第二季以來最大,這也解釋了為何政府會在去年12月中旬推出了嚴厲的新一輪降溫措施。

合登房產集團(Huttons Asia)研究部主管李思德指出,去年10月和11月登場的卓苑(Jervois Mansion)、康寧河灣(CanningHill Piers)和譽(TheCommodore)在推出首個周末熱銷,推動第四季的私宅價格漲幅。

「從金融市場包括加密貨幣創造的財富,促使許多首次購房者進人私宅市場,一些在嬰兒潮時期出生的父母輩也在協助孩子購買第一套房子。」

展望今年私宅價格的表現,麥俊榮指出,預期的經濟復甦、政府持續採取紓困措施和創造就業機會,以及更多外國人可能來到本地工作、求學和生活等因素,將對房地產價格和需求產生積極影響。

他認為,房屋銷售將主要由受最新降溫措施影響較小的買家所推動,例如在我國購買唯一住宅的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

他說:「降溫措施、加息和疫情持續等因素,則可能會拖累房地產市場。新一輪的降溫措施將是增加本地房地產市場不確定性的主要因素。」

橙易產業(Orange Tee andTie)研究與諮詢部主管孫燕清受訪時說,這一輪降溫措施雖然結合了總償債比率(TDSR)、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和貸款與估值比率(LoantoValue,簡稱 LTV),但衝擊應該不會像2013年政府首次推出TDSR那麼大,造成房價連續三年下滑。

儘管如此,她預料,由於這輪降溫措施再次引入總償債比率,因此對房價造成的影響仍會比2018年政府提高ABSD和收緊 LTV頂限的那一輪降溫措施來得大。在2018年實施降溫措施後,房價增長從2018年的7.9%放緩至2019年的2.7%,以及2020年的2.2%。

李思德說,今年預料有多達43個新私宅項目登場,總共達5507個單位。根據單位數量,中央區以外占41.3%,核心中央區占21.4%,其他中央區占3.37%。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