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國際:大宗房地產交易次季下跌36.9%

本地大宗房地產交易活動在今年第二季放緩,環比下跌36.9%至68億元,同比則下跌2.8%。
但上半年表現仍優於去年同期,上升46.3%至177億元。
房地產諮詢公司高力國際(Colliers)日前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的大宗交易需要更長時間才成交。
在各類房地產當中,住宅交易額最高,達到25億3800萬元,同比減少24.6%,環比則滑落17.6%。
這主要是獲得高檔私宅成批出售、集體出售項目和政府地段交易支撐,包括以2億7390萬元成交的湖畔公寓(Lakeside Apartments)、以8500萬元售出的新私宅項目康寧河灣(Canninghill Piers)20個單位,以及最高競標價達到6億7150萬元的德明路(Dunman Road)政府售地計劃地段。
高力國際新加坡研究主管何俐慜預測,隨著推出市場的地段和項目日益增多,這類大宗交易接下來會增加。
商用空間交易額環比大漲64.2%至20億8200萬元,包括新電信總部大樓電信中心(Comcentre)和西城(Westgate)。若同第一季比較,交易額下跌58%,主要是因為大型交易已在第一季完成。
辦公樓交易的前景良好,原因是辦公空間租金上漲,而且供應有限。何俐慜也認為,本地旅遊業復甦將能帶動零售業,零售房地產相信能吸引買家注意。
工業房地產的交易較為淡靜,交易額同比減少88.2%至2億3900萬元,環比下跌29%。最大的一筆交易是以9000萬元成交的Victory Centre,另外還有一些工廠和貨倉。
適合新經濟的工業房地產如商業園、貨倉和數據中心的市場需求,料會繼續強勁增長。
何俐慜說:「儘管地緣政治和外部不確定因素對經濟造成影響,但新加坡投資市場穩定,而且投資者對我國的競爭力和商業中心地位充滿信心,這將能繼續支撐市場。」
她預測,買家會傾向收購能避免受經濟衰退影響的房地產,如黃金地段辦公空間、物流房地產或郊區零售商場。今年全年的大宗交易額將增加15%至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