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44.8%的人
住在公營房屋

(*香港網紅公屋彩虹邨)
新加坡有82%的國民
住在組屋裡

(*新加坡網紅組屋達世嶺)
新加坡組屋之父有話說
這個視頻也專訪了
新加坡組屋之父,劉太格
這是個城規界的大大呀~
經常被請去世界各地演講考察





新加坡房屋的規劃由建屋局
整體的統籌
一些國家會將將好的
地段留給私宅
但是新加坡不會
而是整體規劃市鎮功能

為什麼新加坡人人有房?
總體來說
人人有房住得益於這些......
我覺得
01 「天時地利」
新加坡這個小島
可謂是「風水寶地」
大家都知道這裡
罕有自然災害的
颱風,海嘯,地震等都沒有
而且扼守馬六甲
這自帶天賦屬性槓槓的

香港,位置也非常不錯
仗著位置好
兩地都發展成了亞洲
乃至世界金融,航運中心之一
但是在蓋房子這事兒上
香港沒有新加坡這麼幸運
山多平地少呀

(大海啊都是水,香港啊都是山)
全港700多萬人口
擠在這25%能開發的土地上
新加坡全島可都是平地
最高的山才180多米
就這還不夠
還平填了130多萬平出去
圍海造田繼續蓋房什麼的~

前瞻性規劃
新加坡在蓋房子這事兒上
一向就是早早的規劃
穩穩的蓋呀
劉太格就說了
做的每件事都要進行研究
新加坡在籌劃之前
至少有12位博士一起合計

這位來新三個月
專門研究新加坡房子的香港學者
就表示新加坡重科學
總是尋找最適當的做法
而且,不斷的審核
不停的改良
反饋,修正,進步!
「以人為本非常令人感動」

人本+長遠規劃
是新加坡成功的關鍵
其實,從細節看整體
在新加坡有個老梗就是
如果居民區里大家為了走捷徑
把土路走成了小路
政府就會把小路鋪成真正的路

03 完整的系統
首先,是多層次規劃體系
5-10年一展望
5年一修訂
50年一規劃
人口規模,願景
城市布局都包括
1971年規劃

1991年規劃

2001年規劃

跟短期規劃不同
新加坡政府做的是宏觀規劃
也就是未來的新加坡什麼樣?
接下來,就是去實現
征地手段可謂是「強硬」
新加坡原本有28個高爾夫球場
現在只剩下16個
被徵收後都得到了善用
閒置土地先鋪上草
給民眾休閒用
等有需要再利用起來

而且,住房洗頭背後
還有公積金系統
這些都是一脈相承
磅!新加坡CP重F養老金三大新變化!老了以後到底每月能領多少錢?
新加坡公積金制度居然這麼強大!你的CPF應該怎麼花?買房、看病和養老~
04 「鐵腕政策」
另外,新加坡有鐵腕規定
土地不能囤不能炒
跟政府買的地
5年內該建的都要建好
然後2年內就要賣出
沒建好就要罰款

而且,分散土地用途
採取就業去中心化
在哪上班的都有
每個生活市鎮都要有商業區
連政府部門都是全島分散
總之,能想的辦法都要想
誰讓新加坡地小人多呢!

最後,新、港兩地的房子
進行下簡單的對比!
公共住房
公屋 VS 組屋
最後,兩地公共住房
進行下對比~
設施
【香港】
香港公屋設計並不統一
設施水準因屋而定

配有生活設施配套

【新加坡】
新加坡組屋有工人
打掃沖洗做清潔

還會定期粉刷和維護
就算是最老的組屋
也不會顯得殘破

(*新加坡建國後第一批組屋)
民生設施齊全
必有商店、咖啡店
菜市場、小販中心
託兒所、幼稚園、公園等

房子價格
「天堂」 VS 「地獄」
在兩地大家
都買什麼樣的房子?
需要花多少錢呢?
層級
【香港】
「天堂與地獄交疊」
有錢人買商品房

香港豪宅賣點:密度小
多數人或租或買密度大
擁擠和沒有體面保障的居民房
「二元分層」格局顯著!

【新加坡】
少數有錢人買商品房

多數人買組屋

價格
1百萬美金
在香港可以買20平的房子
在新加坡可以買46平

【香港 = 19.4年】
在香港工作19年多
才能買得起一個房子

【新加坡=10年/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