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買房和國內買房究竟有哪些區別?不懂這些容易多花錢
買房算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也是剛需,很多人都會在買房前多方查閱資料,提前做功課進行比較看如何能用最優惠的方式拿下自己心儀的房子。

如果你目前有打算在新加坡購置房產,或者在糾結究竟是在國內買房,還是在新加坡買房的小夥伴的話,娜娜已經給你整理好了新加坡買房和國內買房的一些區別,不用你再到處查閱資料,也方便你作出購房決定哦。一起來看看吧。
一、公攤面積vs沒有公攤面積
在國內我們買房都會看公攤面積是多大,因為這關係到我們買房子時真正的使用面積。
如:在國內的公攤面積裡面有電梯井、公共用房、管道井、管理用房、樓梯間、設備間、變電室、垃圾槽、共用牆體、公共門廳與過道、值班警衛室等。

但在新加坡沒有公攤面積這一說法,戶型圖上標誌的面積等同於真正的使用面積,但是一樣也包括空調槽與陽台。
樓盤的戶型設計也更加合理,沒有飄窗,沒有植被區,沒有防空壕,戶型方正有效不浪費空間。所以購買同等規模的房屋,新加坡的買房面積就是使用面積,新加坡的實用面積要比中國大20%-30%。
房屋面積的使用單位也不一樣,在新加坡,一般不使用「平方米」,這裡通常採用「平方英尺」(1076平方英尺=100平方米)。

二、地契時效不同
這一點相信對新加坡房產有一點了解的小夥伴都知道,那就是新加坡的公寓主要分為99年地契和永久地契,比中國的地契70年要多29年,光這點都是非常吸引人的。
不過永久地契比99年地契房價高出15-20%左右。99年地契回報率更高,而由於政府不再新批永久地契的地皮,永久地契的房子也將變得更保值。外國人可以購買99年或者永久地契產權的公寓甚至部分別墅。

三、不炒學區房
在中國每一個「雞娃」的父母,心中都有對「學區房」的執念。
在新加坡,你完全可以放下這種執念。
因為你的房子買在名校旁邊,並不意味著100%就一定可以入讀名校。
它是先按個人身份資格來進行篩選的。
新加坡公民>PR>外國人
其次再按住家距離學校的遠近來篩選。

首先是住家離學校1公里內者優先,其次是住家離學校2公里內者。若此時名額還有剩餘,2公里外的申請者通過抽籤的方式獲取名額。所以住在學校旁邊會增加就讀成功機率,而不是直接購買了學額。
四、停車位無需單獨購買
我見過我在中國的一個朋友,東拼西湊終於在一線城市付了一個首付,花了十幾萬進行了一個簡裝,終於有個落腳的地方了,卻最終敗在了實在拿不出10萬塊錢買一個車位,然後每天早上就要6點多鐘轉2趟地鐵再轉公交車去擠地鐵的悲慘故事,可以說高額的車位費是壓扁他錢包的最後一根稻草了。

好在新加坡私人公寓發展商一般會為每個新單位配套一個車位,普通私人住宅單位與車位的配比一般是1:1,買家不需要另外購買停車位,車位也不可單獨購買。雖然會上交一定比例的車位費到每月的項目管理費之中,但整體費用要比中國划算很多。
不過如果你買的房子,因為離地鐵非常靠近,出行便利,政府也會根據交通便利性來調整配比,所以有些物業費中不包含停車費的。
好啦,這期關於新加坡買房和國內買房的一些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