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分在今年上半年易手的店屋屬於999年或永久地契,占了總交易量的78.7%。永久地契店屋上半年的總交易額為5億7260萬元,平均土地尺價環比上升13.4%至5338元。(曾坤順攝)
房地產降溫措施自4月底實施以來,一些投資者把目光轉向不受措施影響的店屋,今年上半年的店屋交易額較去年下半年多出7.2%,達到7億1160萬元。
根據萊坊(Knight Frank)的最新報告,今年上半年至少有75宗店屋交易,還有一些交易不在買賣禁令(caveat)記錄中或未披露。萊坊指出,許多富裕買家因想要隱私而選擇保持低調。
為抑制強勁的房產投資需求,政府早前宣布調高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從4月27日起,購買住宅房地產的ABSD調高三至30個百分點。其中,外國買家須支付的ABSD調整幅度最大,從30%調高至60%。商業房地產不受措施影響。
萊坊報告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的店屋表現較為遜色。去年上半年疫情復甦後,店屋市場出現反彈,共有119宗交易,總交易額達到9億6280萬元。
報告認為,如果不是利率環境居高不下,店屋市場今年可能會有更多交易。一些比較依賴債務融資以及租金收益的機構買家,因為利率高企而更為謹慎。
整體而言,店屋平均土地尺價,從去年上半年的每平方英尺5032元,攀升到今年上半年的5454元。

大部分在今年上半年易手的店屋屬於999年或永久地契,占了總交易量的78.7%。永久地契店屋上半年的總交易額為5億7260萬元,平均土地尺價環比上升13.4%至5338元。
租賃地契店屋方面,上半年的總交易額環比下跌15.7%至1億3900萬元,但平均土地尺價環比大增37.6%至5983元。
本地多數的店屋屬於999年或永久地契,主要集中在中央區包括駁船碼頭、牛車水、丹戎巴葛,以及小印度、實龍崗、芽籠和如切。99年地契店屋較少見,多分散在駁船碼頭、牛車水和丹戎巴葛等,這些地區的店屋價值是最高的。
| 店屋今年全年成交額料介於13億元至15億元
萊坊預測,店屋市場今年全年的成交額預計介於13億元至15億元。
另一方面,博納產業(Propnex)日前發表的報告也顯示店屋市場良好,第二季共有43宗交易,比第一季的32宗來得多;交易額環比上升40%至4億1400萬元。
不過,和去年第二季相比,今年第二季交易額下跌16.2%,交易量也下跌36%。
政府近日修訂「商業及住宅」用途的地段,從7月20日開始,商業及住宅用途地段被劃為住宅房地產,並受到住宅房地產法的管制,外國人購買這類用地時,必須獲得政府的批准。
博納產業指出,這個條例修改帶來的影響預計有限,因為本地只有一小部分的店屋被劃為商業及住宅用途。一個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外國人和外國機構對全為商業用途的店屋更感興趣,帶動這類店屋的價格上升。
與此同時,那些持有商業及住宅用途的店屋的外國投資者可能不願意脫手,促使店屋供應進一步吃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