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國之後反倒有點想念新加坡了,各種習慣一時半會兒也改不過來,有機會的話真想再回去。」
9月初離開新加坡的小C如是說道。
直到今天,她的朋友圈背景圖依然是當初在新加坡金沙酒店拍到的粉紅色的天空。
小C是一個在新加坡工作生活了三年的普通上班族,7月份公司裁員,沒有本地身份的她不幸中獎。離職後,她利用白卡在新加坡待了一個月,投遞了無數份簡歷,全部都石沉大海。
「當時就是挺難的吧,沒有收入,房租不便宜,天天吃飯也要錢,這三年我自己也沒存下來太多,還是挺焦慮的。」

其實不怪小C找不到工作,疫情之下,外國人想在新加坡保住飯碗已經是不容易,更別提還找到一份新工作了。
新加坡人力部於6月中旬公布的首季勞動市場報告顯示,按季度調整的職缺比率3月跌至0.71,意味著每10名求職者競爭七個職缺,這也是近10年來職缺最少的一個季度。

當時還是新加坡教育部長的王乙康指出,雖然經濟最終將復甦,但今年下半年乃至下來一到兩年的時間,就業市場仍將趨向疲軟。
恐怕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在新加坡求職會比原來更加艱難。
除了就業市場的萎縮,新加坡對外國人就業的門檻也是越設越高。8月27日,新加坡宣布:
從9月1日起,外籍員工在新加坡本地申請就業准證的月薪最低門檻,將從3900元提高至4500新元(增幅600元);
金融領域的外籍員工就業准證月薪最低門檻到了12月1日,會進一步從4500元提高至5000新元(總增幅1100元);
S准證員工的月薪最低門檻,則會在10月1日,從2400元提高至2500元(增幅100元)
這樣一層一層的政策壓下來,思量再三,小C見情況不妙,選擇暫時離開新加坡,回國。
她算了一筆帳,在新加坡,一個月的房租是800新幣,加上水電網一個月大概850新幣;每個月勒緊褲腰帶,吃飯也得300新幣,再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整體生活費最低最低也要1300新幣,摺合成人民幣就是6500元。
一個月的新加坡生活費,正好可以頂的上一張回國的機票錢。在新加坡待兩個月的生活費,就能支付回國機票加隔離的費用了。

反正在新加坡待著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先回家,陪陪家人,等新加坡這邊情況好一點了我再回來。
被問到為什麼還想再回來,小C說:
我覺得新加坡挺好的,我在國內的同學們感覺都挺累的,我也累,但是節奏沒他們那麼快;而且住得好吃得好,環境也好,人跟人之間關係也簡單,我真的挺喜歡這裡的。
很多新加坡的應屆畢業生也抱持著和小C一樣的心態,在新加坡讀書的這段時間裡已經深深喜歡上了這個地方,只是苦於疫情原因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選擇先回國等待。
小C說,她走的時候曾經許下過心愿,一定要再回來工作、生活,未來也想在新加坡定居,希望她的願望可以實現。

時代落下的灰,每一個人都不可倖免。
疫情之下,回國還是留下,不管你做出怎樣的選擇,相信都有你自己的道理。
願每一個曾在新加坡/正在新加坡的你,在每一次離開新加坡的時候,都能對它說一句繾綣的道別:
再見呀,新加坡。
因為不管怎樣,它都給過你一份經歷,一份溫暖。
對很多人來說,新加坡都是曾奮鬥過的地方,也幾乎是第二個家鄉。未來,不管你是回來還是再也不回來,新加坡就在這裡。
現在的它不得不抱緊自己保護更多的人。但總有一天,它還會像以前一樣,溫柔而又有力地張開雙臂,迎接每一個人。
新加坡,我們,後會有期。
資料來源:
1. 第一財經:結束新加坡漂流,第一財經記者記錄回國之路
2.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領事:關於疫情期間人道事由赴華簽證申請諮詢的答覆
3. 參考消息:當初「逃離武漢」的外國人為什麼後悔?看看這些照片就知道了……
4. 人民日報:當初急著讓女兒逃離武漢,回到美國才發現…
5. 多維新聞:500萬人離開武漢都去了哪 大數據給答案
6. 央視新聞客戶端:外媒:疫情後中國國內旅遊業迅速回暖 助推中國經濟增長
7. 國館:孩子將出生,他還欠妻子一個婚禮,這個「狠心」丈夫卻感動無數人
8. 新新聞:封城前武漢人都飛哪了?亞庇、曼谷和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