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為什麼人人都買得起房,原因終於找到了

2022年11月19日   •   9576次閱讀

在新加坡,幾乎80%的人都住組屋。這邊很多年輕人擁有的人生第一套房子就是組屋。

為啥?

因為買得起!

那為啥新加坡人人都能買得起組屋?

那是因為新加坡政府虧本虧的多!

這可不是個段子。先來看個視頻吧:

最近新加坡國會上一直在討論「組屋到底賺不賺錢」這個話題。

源自於有人發現最近推出的預購組屋(BTO)價格越來越貴,比如宏茂橋的5房式組屋賣到了87萬

就有人開始擔心,這房子賣的越來越貴,新加坡建屋局(HDB)是不是在後面賺錢了?

於是政府就放出數據來闢謠,事實上組屋項目政府不僅不賺錢,還虧錢呢。

(圖片來自:聯合早報)

我們刷到的數據顯示,2021年建屋局虧損了43.67億新幣,差不多200多億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

其中有38.5億是虧在了「居者有其屋」計劃上面,包括新組屋的預期虧損、交付時的實際虧損以及大家在買二手組屋、EC時享受到的各種津貼。

(圖片來自:The Straits Times)

在這之前一年,也就是2020年,也才虧了23.46億,那為什麼2021年會一下子多虧這麼多錢呢?

主要還是因為2021年蓋的HDB比較多,比前一年多了66%

(圖片來自:Pexels)

再加上疫情期間,各種材料、人力成本都在漲。據說從2019年以來,建築成本已經漲了3成了。

建屋局還時不時要幫扶一下建築承包商,這一項項加起來,可不就是會虧錢?

而且還是蓋的越多,虧的越多。

所以說從來就沒有什麼歲月靜好,總是有人在負重前行。

新加坡「居者有其屋」的政策背後,其實也沒有什麼神秘的配方,不過是有人在背後大把大把的撒幣而已。

像今年8月宏茂橋開出來的新組屋,單單就這一個項目,就已經虧了2.7億新幣。

(圖片來自:8視界)

就這樣5房式,也就是3個臥室的戶型,還是要賣到快90萬

這次政府也說了,組屋的定價不是按照土地價格,畢竟真要按現在這個行情的地價來算的話,估計組屋價格早都跟公寓有的一拼了。

(圖片來自:Pexels)

其實根據人們的實際購買能力來定價的,例如不管各種成本怎麼漲,HDB還是儘量去保證非成熟地段的房價不會超過普通家庭的5年收入。

我們查了一下,新加坡家庭的收入中位數,差不多是9000多新幣一個月。

(圖片來自:新加坡紅螞蟻)

1年算下來能掙11萬,5年就能掙55萬。確實是能在登加這種新區買套5房式組屋了。

關鍵是人家買房,攢點公積金就把首付還了。

之前有過統計,2021年在非成熟住宅區買二手組屋的人,每月要還的貸款還不到薪水的1/4,而且還可以從公積金里直接扣。

25年慢慢還完,整個過程下來基本上現金都不用出,簡直是不要太爽。

(圖片來自:聯合早報)

奇怪的是,為什麼明明新加坡政府對於組屋的買家已經給了這麼多的優惠、各種各樣的補貼,多到怕是算也算不過來。

但為什麼還是覺得在新加坡生活讓人壓力山大呢?

這個問題,你能想明白嗎?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