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几乎80%的人都住组屋。这边很多年轻人拥有的人生第一套房子就是组屋。
为啥?
因为买得起!
那为啥新加坡人人都能买得起组屋?
那是因为新加坡政府亏本亏的多!

这可不是个段子。先来看个视频吧:
最近新加坡国会上一直在讨论“组屋到底赚不赚钱”这个话题。
源自于有人发现最近推出的预购组屋(BTO)价格越来越贵,比如宏茂桥的5房式组屋卖到了87万。
就有人开始担心,这房子卖的越来越贵,新加坡建屋局(HDB)是不是在后面赚钱了?
于是政府就放出数据来辟谣,事实上组屋项目政府不仅不赚钱,还亏钱呢。

(图片来自:联合早报)
我们刷到的数据显示,2021年建屋局亏损了43.67亿新币,差不多200多亿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有38.5亿是亏在了“居者有其屋”计划上面,包括新组屋的预期亏损、交付时的实际亏损以及大家在买二手组屋、EC时享受到的各种津贴。

(图片来自:The Straits Times)
在这之前一年,也就是2020年,也才亏了23.46亿,那为什么2021年会一下子多亏这么多钱呢?
主要还是因为2021年盖的HDB比较多,比前一年多了66%。

(图片来自:Pexels)
再加上疫情期间,各种材料、人力成本都在涨。据说从2019年以来,建筑成本已经涨了3成了。
建屋局还时不时要帮扶一下建筑承包商,这一项项加起来,可不就是会亏钱?
而且还是盖的越多,亏的越多。

所以说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总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新加坡“居者有其屋”的政策背后,其实也没有什么神秘的配方,不过是有人在背后大把大把的撒币而已。
像今年8月宏茂桥开出来的新组屋,单单就这一个项目,就已经亏了2.7亿新币。

(图片来自:8视界)
就这样5房式,也就是3个卧室的户型,还是要卖到快90万。
这次政府也说了,组屋的定价不是按照土地价格,毕竟真要按现在这个行情的地价来算的话,估计组屋价格早都跟公寓有的一拼了。

(图片来自:Pexels)
其实根据人们的实际购买能力来定价的,例如不管各种成本怎么涨,HDB还是尽量去保证非成熟地段的房价不会超过普通家庭的5年收入。
我们查了一下,新加坡家庭的收入中位数,差不多是9000多新币一个月。

(图片来自:新加坡红蚂蚁)
1年算下来能挣11万,5年就能挣55万。确实是能在登加这种新区买套5房式组屋了。
关键是人家买房,攒点公积金就把首付还了。
之前有过统计,2021年在非成熟住宅区买二手组屋的人,每月要还的贷款还不到薪水的1/4,而且还可以从公积金里直接扣。
分25年慢慢还完,整个过程下来基本上现金都不用出,简直是不要太爽。

(图片来自:联合早报)
奇怪的是,为什么明明新加坡政府对于组屋的买家已经给了这么多的优惠、各种各样的补贴,多到怕是算也算不过来。
但为什么还是觉得在新加坡生活让人压力山大呢?
这个问题,你能想明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