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至24日,韓國連續4天單日新增維持在20例左右;5月25日至26日,連續2天單日新增降至10例以下。5月28日到6月2日,韓國單日新增病例數分別為79例、58例、39例、27例、35例和38例。其中5月28日的單日新增病例數79例為近兩個月來新高。
疫情反彈的主要原因是聚集性感染的頻發。
5月1日深夜至2日凌晨,一名29歲韓國男性先後前往首爾梨泰院多家夜店,導致聚集性感染。截至5月30日,與梨泰院夜店相關的確診病例增至269例。
5月20日,韓國高三生線下開學的第一天,當日仁川市兩名高中生被確診感染冠病。仁川市和安城市的70多所高中採取讓高三學生全員回家或停止返校複課的措施。

與此同時,一名在富川物流倉庫工作的員工於5月25日確診感染新冠,導致物流倉庫集體感染事件。截至5月30日,相關確診病例已達108例。
據韓國媒體報道,超過4000名員工近期曾在該物流中心工作,當局正對這些人進行檢測。
隨著新冠疫情在韓國再次擴散,韓國第二輪返校首日,也就是5月27日,有561所學校推遲返校,占比高達2.7%。其中,因富川物流中心發生群聚性感染,富川市共有251所學校推遲返校。另外,慶尚北道龜尾市有181所學校、首爾市有111所學校推遲返校。
韓國疾病管理本部本部長鄭銀敬5月2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通報說,最近一周韓國的新增感染病例高度集中在首爾、仁川、京畿道等首都圈,占全國新增感染的88.4%。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副本部長權埈郁於5月30日表示,首都圈人口密集,應更加重視,如感染規模繼續擴大,隨時會波及弱勢群體聚集的醫院、宗教和福利設施。
「今後兩周是控制首都圈疫情蔓延的重要關口,希望國民自覺遵守防疫守則。」
為應對這一形勢,韓國政府已宣布將暫停開放首都圈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設施至6月14日,同時建議首都圈網吧、練歌房、補習班等也暫停營業兩周。
得,韓國的防反彈作業是抄不成了,那日本呢?

數據來源:維基百科
隨著疫情在日本的快速擴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4月7日宣布東京都等7個都府縣進入緊急狀態,並在4月16日將適用範圍擴大至日本全國。5月4日,鑒於疫情尚未緩解,緊急狀態被延長至5月31日。
疫情發展得到初步控制後,日本政府先後於5月14日和5月21日解除了39個縣和關西3府縣的「緊急事態宣言」。5月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解除東京都、北海道、埼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等5個都道縣的緊急狀態。至此,日本全國47個都道府縣全部被解除緊急狀態。
5月25日解除全國緊急狀態後,日本的集體感染事件仍在發生,其中福岡縣北九州市新增病例12例,其中4例是同一所小學的學生,該所小學累計感染者達到5例。

緊急狀態解除僅一周後,6月2日,日本東京都新增確診病例34例,是5月14日之後首次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超過30例。
當晚,依據當地獨立制定的一套警報標準,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對策總部會議上,首次發布了提醒民眾注意的「東京警報」。東京都政府大樓和東京灣的彩虹橋在晚上11點亮起紅燈,以作為警報標誌,提醒民眾注意避開「密閉」「密集」「密切接觸」的高風險環境。

6月1日,東京都政府剛剛解除了對電影院、健身房、補習班等的停業要求,大部分社會經濟活動正式重啟。而這次東京都政府發出「東京警報」,主要是督促民眾加強防疫對策,並未要求這些場所再次停業。
知事小池在東京都議會會議上就「東京警報」表示,目前不會改變目前有關停業要求的「第二階段」鬆綁措施,但呼籲民眾進一步避免外出,特別需要控制在夜間的外出活動。
好嘛,日本的防反彈作業更抄不成了。

疫情在日本和韓國的反彈,顯見有兩個原因:一是小規模聚集性感染頻發,工地、學校等場所都成為集體感染事件的頻發地;另一原因,則是與夜間娛樂與餐飲場所的重開脫離不了關係。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2日的一周內,東京都新增感染者共計114人,其中近三成人員疑在夜晚繁華街道感染。而6月2日新增的34名感染者中,8人為在夜晚繁華街道感染的年輕人。而韓國方面,梨泰院感染群確診病例已達269例。
03. 新加坡疫情也會反彈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新加坡自解封以來的各方面表現。

數據來源:維基百科
從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來看:解封前三天,5月30日新增506例,5月31日新增518例,6月1日新增408例;解封當天,6月2日新增544例;解封后一天,6月3日新增569例。
數據波動並不大,好像還挺穩?

6月1日,社區病例歸零。解封前一天社區病例歸零,這一定是個好兆頭吧?
對此,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古阿烈副教授指出,社區病例數字每天都在變動,6月1日可能只是剛好低於平均。他認為,不再出現社區病例是「不太可能的事」。
果然。6月2日解封第一天,社區病例為4例;6月3日,社區病例為7例,達到五日內最高峰。
……
公交設施方面,由於部分企業仍然在家辦公,也有一些企業實行輪班制,所以地鐵和公交上的人群數量雖然比起阻斷器有所增加,但還沒到「人擠人」的地步。
據《聯合早報》報道,市區和鄰里上班人潮均恢復約兩成,多數上班族也自覺遵守防疫措施。地鐵和巴士趟次恢復至疫前水平,足以應付復工複課的市民需求,人們即使在尖峰時段也有空間保持距離。

圖片來源:聯合早報
疫情期間,為了確保乘客保持安全距離,新加坡所有公交、地鐵和相關場所都貼有安全距離貼紙,指示乘客應該隔開坐、以及應站立的範圍等。
而新加坡陸交局接受採訪時表示,公交網絡的大部分安全距離貼紙會被拿掉,這包括巴士、地鐵車廂、巴士轉換站候車區,以及地鐵月台的座位。

圖片來源:all singaporean staff
這一點收到了網友的吐槽:「昨天剛把貼紙撕掉,今天就像疫情從未來過」。
6月1日,新加坡環境及水資源部長馬善高在Facebook發帖表示:在阻斷措施剛開始的期間,多數人因為沒戴口罩而被罰款。現在因沒戴口罩而被罰款的人減少了,不過,外出與朋友見面的人卻增加了5%。

馬善高指出,執法人員遇到過很多種不合理外出情況:有人與買家見面;有人在公共場所成群聊天;有人在公園裡一起運動;甚至還有來自不同家庭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喝酒慶生。
更早一天,5月31日,從早上開始,網上陸續出現Lucky Plaza商業中心外人潮擁擠的照片。照片顯示,蜿蜒的人龍出現在商業中心外,眾人耐心地排隊進入商場,短短20多米的走道,就站了大約300人。僅一天,就有上千名女傭趁著周末休息排隊匯錢回鄉。
5月31日和6月1日,正是新加坡解封的前兩天。還沒解封呢,就有人群聚集和隨意出門見面的了;解封了之後,……

復工方面,政府正在逐步放寬對各個行業的限制。疫情期間,新加坡有不少裝修工程被迫暫停,建設局發布文告,已批准收到的5400多份復工申請。工程團隊獲批准後可立即復工,但只能使用住在組屋或私人住宅的建築工人。

邊境管制方面,新加坡也逐步放寬了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通航限制。
新加坡航空(SIA)及旗下勝安航空(SilkAir)日前宣布,將於6-7月恢復往來香港、大阪、墨爾本等12座城市的航班,使復航目的地總數達到27個。
這12個新增目的地還包括阿姆斯特丹,巴塞隆納,哥本哈根,阿德萊德(澳大利亞),奧克蘭,布里斯班,宿務(菲律賓),基督城(紐西蘭)和棉蘭(印尼)。此前,雅加達、吉隆坡、馬尼拉、曼谷、河內、胡志明、重慶、上海、東京、首爾、雪梨、法蘭克福、洛杉磯、蘇黎世、倫敦等15城已經復航。
此外,6月2日起,旅客可在樟宜機場過境。民航局將採取嚴格措施,確保過境旅客留在過境區的指定設施,與機場其他乘客沒有接觸。

這是新加坡內部解封的一些情況。上文中還說過幾個國家疫情反彈的主要原因,那麼新加坡能不能從中借鑑一些經驗,避免疫情的反彈呢?我們逐個來看:
——德國:沒有繼續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外籍工人聚集性傳染
外籍工人這個事情在新加坡是已經發生了的,至於安全社交距離,按照馬部長的貼文來看,情況好像不是非常樂觀。
——伊朗:開放部分地區商業活動
新加坡正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逐步放開商業活動。
——以色列:放寬了對公共運輸工具的限制
沒錯,新加坡也放寬了,不過人流好像還沒有那麼大。
——黎巴嫩:分階段逐步恢復經濟活動
新加坡採取的也是一樣的措施。
——韓國:小規模聚集性感染頻發,尤其是學校和工地
新加坡採取與韓國一樣的分批返校措施,但加強了學校的安全防護措施。具體可參見:《新加坡學校明天複課!家長必讀安全複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