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新加坡多久了?
你會說英語嗎?
當看到這兩個問題的時候,可能有人就會想:難道出國到新加坡去,會英語不是必須的嗎?
的確,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語言問題是出國首先要克服的。人生地不熟,如果再碰上語言不通,那可真是異國漂泊,無枝可依了。
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不管是留學還是工作,中介或是網際網路上的報道都會給出這樣一個指向:不會英語又想出國?沒問題!去新加坡呀!

一邊是一些人大力鼓吹的「英語無謂論」,另一邊,身在新加坡的人又總會因為英語不好而遭遇各種各樣的狀況。
今年7月,在新加坡City Square的Daiso店內,一名新加坡男子當眾對著店員和經理破口大罵的視頻被網友上傳到Facebook,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而這名男子發飆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店員不會英語,一直在跟他說中文。他把經理叫出來,隨後開始責難該店員和經理。
最最可笑的是,爭執之中,他說他是可以聽懂中文的,但是還是一直在跟店員強調:你從事服務業,你必須說英語。
那麼問題來了:會說英語在新加坡到底是不是一個必備技能?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
01. 英語在新加坡地位幾何?
要想知道會說英語是不是在新加坡生存和生活的必備技能,首先就要知道:英語在新加坡的地位到底是怎麼樣的。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和文化並存的國家,其中包括華族、馬來族、印度族、和少數歐亞族等。相應的,新加坡的新加坡四大官方語言分別為英語、華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
這裡要插播一個冷知識:新加坡的國語其實是馬來語,這與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間的分分合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連國語的地位都混不上,看來英語在新加坡的地位好像也不是很高啊?
還真不是。
雖然馬來語才是新加坡的國語,但馬來語在新加坡的普及程度其實並不高,新加坡「國人不識國語」的情況比比皆是。
在新加坡普及程度最高的語言,是英語。
英語在新加坡的通用性體現在方方面面:幾乎所有新加坡政府文件都是用英語寫的;新加坡的路標、指示牌、商場購物、產品的所有標註也以英語為主;新加坡的企業官網、工作郵件的辦公語言也是英語……

這首先跟新加坡走的「開放型都市」的路線不無關係;另一方面,新加坡自立國以來就在推行的「雙語教育」也使得英語在新加坡的地位大大提高。
總而言之,英語在新加坡的重要性就擺在這了。
既然這麼重要,那新加坡人的英語一定很好吧?
關於這個問題,官方與民間給出的卻是不一樣的答案。
2019年12月,知名英語教育機構EF發布了2019全球英語熟練度指標(EF EPI)。EF EPI每年發布一次,取樣來自全世界測試者的測試報告,經過公平且科學的權重設計歸值,結果可以作為重要的成人英語能力參考。
該項調查到2019年已經是第九版,報告涉及測試人數超過230萬人,囊括了100個國家或地區。 調查結果顯示:新加坡成人英語熟練度在全球排名第五,在亞洲排名第一。

再來聽聽群眾的聲音。
美國億萬富豪羅傑斯為了讓女兒學好華語,舉家移民新加坡的故事,在新加坡本地早已家喻戶曉。
羅傑斯是新加坡政府很願意引進的重量級外來人才。他兩個女兒學華語的故事被本地媒體廣泛報道,甚至引來不少海外媒體的關注。
羅傑斯的兩個女兒這些年在新加坡拿了很多華語獎項,還一度成為新加坡「講華語運動」的代言人。
不過她們的父親似乎對新加坡的雙語環境並不滿意。
2018年,羅傑斯在舊金山的一場講座上說:新加坡人英語爛,華語也爛。
「(新加坡)很多人講華語。我搬到那裡其中一個原因是我自己不說華語,而他們既講英語也講華語。所以我說,這真是太好了!但是我根本不知道的是,到了那裡才發現,他們說的英語爛,說的華語也爛(they speak bad English and bad Mandarin)。」

羅傑斯本人是不懂華語的,他對新加坡人華語的評判可能也是間接來自他的女兒。但作為一個英語母語者,羅傑斯對新加坡人英語水平的批判更加值得引起注意。
其實2019年12月,當新加坡英語水平被評為世界第五、亞洲第一的消息擴散開來之後,就有很多人對此提出質疑:新加坡人的英語口音和語法這麼差,憑什麼在評選中名列前茅?
不管是羅傑斯,還是群眾對新加坡英語能力排行的反映,都離不開新加坡的一種特色語言現象:Singlish。
簡單來說,Singlish是一種以英語為基礎,混雜了新加坡中文、華族方言和馬來文詞彙的英語,就如加勒比地區的克里奧爾語和出現在巴布亞的皮欽語,以及舊上海帶有中國口音的「洋涇浜英語」。
其成因就在於在早期的新加坡社會,多數老一輩的新加坡人沒有真正學過英語,但卻需要以這個語言來溝通,於是將就使用了混雜式的英語。
相較於英語,Singlish在語法和口音上都沒那麼講究,腦子裡出現什麼詞彙就可以信手拈來加在句子裡,句子末尾也可以加上很多諸如Lah、Leh一類的語氣詞。

總的來說,Singlish雖然親切,非常具有新加坡特色,但它也相當粗糙,真正的英語母語者其實並不是很能贊同Singlish的表達方式。
但不管怎樣,在新加坡,哪怕你只會幾句Singlish,也比對英語一竅不通要強得多。
因為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新加坡其實存在著語言的「隱形鄙視鏈」。
02.英語,新加坡的"隱形鄙視鏈"
從國內到新加坡的人,要麼就是在這邊工作,要麼就是在這邊讀書,要麼只是到這邊生活。
然而在這些場景中,不論你如何試圖迴避假裝看不見,英語的」鄙視鏈「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來自職場的英語鄙視
5年前,小A跟隨老公來到新加坡,因為英語不夠好,所以找工作的時候,每每到了面試那關就一定會被打回來。
想小A一個堂堂中國985大學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卻因為英語不好,在新加坡找不到工作,只能成為一名家庭主婦。
惡補了半年英語後,小A終於在一間會計公司找到了工作。但是跟同事交流時,還是有障礙。碰到著急的時候她也總能看到同事的白眼,然而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

比她更慘的小B是某全球500強公司市場部的小主管,在國內也是妥妥的小領導一枚。2018年底,小B從上海調到了新加坡,帶領一個十幾人的團隊。團隊里大部分都是NUS、NTU畢業生,沒有一個人講中文。
英語不太好的他每次開組會,除了開場一句英語幾乎就插不上話。久而久之,手下的這幫年輕人對他也就失了尊敬。
有一天小B路過茶水間,聽見裡面是下屬在學他說話,嘲笑他英文發音不標準,還說除了開場一句話他就不會說別的了。
小B很是氣憤,原本想立刻衝進茶水間罵他們一頓,但英語不好,連怎麼罵他們都不知道……

——來自學校的英語鄙視
小C是2017年大學畢業到新加坡讀研究生的理科男。
在到新加坡之前,他的英語就不太好,雅思成績也是將將才到研究生申請的最低標準。到了新加坡之後,各種各樣的Presentation幾乎要了他的命。
有一次,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做Presentation,一緊張,他說話更不利索。他想表達課後再單獨約時間去找教授討論一下的意思,就當著全班的面說:「Can I have a date with you?」(我能和你約會嗎?)
全班哄堂大笑,摸不著頭腦的他下台之後在同學的提醒下才意識到自己剛剛說了什麼,頓時恨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

陪讀媽媽小D則要承擔更多的痛苦:因為英語不好,她唯一的女兒在國際學校受到同學的排擠,沒有小朋友願意跟她一起玩。
小D去找老師了解情況,從老師那裡得知剛開始的時候同學們都試圖跟她女兒溝通,但是因為她女兒英語不好,聽不懂也沒法表達,小朋友們就沒辦法繼續和她玩到一起去。
眼睜睜地看著女兒放學回來皺巴巴的小臉,聽著女兒越來越不願意去上學的抱怨,小D的心都在滴血……

——來自生活中的英語鄙視
職場和學校都是相對來說比較官方的場合,對英語的要求也會高一些,可即便是在最最平常不過的生活化場景中,也有很多人慘遭英語「鄙視」。
小E的媽媽就是個中典例。2019年小E生產之後,她的媽媽從國內來到新加坡照顧她。
有一天小E和老公都在公司上班的時候,正好趕上公寓的門禁卡更新,家裡只有小E媽媽和孩子兩個人。
小E媽媽抱著孩子出門買菜的時候就被公寓工作人員攔下了,結果因為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只能給小E打電話求助。而小E接電話的時候,工作人員的態度已經有些急躁,想來也是解釋了很久了。

…… 這樣的尷尬,相信英語表達有些問題的朋友多多少少都曾碰到過。
每當這個時候,就恨不得自己谷歌翻譯附體,可惜還是聽不明白,也張不開嘴,碰上態度好一些、稍微有耐心一點的人還好,萬一碰上個兇巴巴的,看你聽不懂英語就沖你翻起了白眼或者乾脆大喊大叫,那個時候的心情別提有多差了。
但不管怎麼樣都不能否認,不懂英語,在新加坡真的會被「鄙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