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租金本身就不算便宜,但是自疫情以來就開始飛漲,再加上通貨膨脹,更是讓很多工作人士吃不消。
非官方預估數據顯示,本地私人住宅和政府組屋租金持續攀升,租出去的單位也增加。
房地產網站99.co和SRX發表的預估數據顯示,去年12月的私人公寓租金按月起3%,是連續第24個月上漲,年比則升高34.4%。所有地區的公寓租金都上漲,按月漲幅介於2.1%到3.9%之間。
上個月估計有6345個公寓單位被租下,按月增加26.6%,年比則減少13.4%。
組屋市場方面,上個月的整體租金按月漲幅達2.8%,年比則攀升28.5%。除了公寓式單位的租金按月下跌0.6%之外,其他類型的組屋租金都上漲,漲幅介於1.5%到4.3%之間。

上個月估計有2513個組屋單位被租下,比前個月多出5%,年比則減少21.3%。
共享公寓
共享公寓的需求持續增長。業者表示由於越來越多外籍人士回到本地工作,最近也有不少人因等待新房竣工而尋找臨時住處,一些共享公寓的入住率已高達95%。
隨著共享公寓的需求增加,租金也保持上漲勢頭。這家共享公寓業者將房租調高了至少20%,並通過為房客提供優質服務與設施,保持他們的競爭力。
為了與市場需求同步,業者也調高了租金。也是為了應對通貨膨脹,畢竟人力與水電成本都上漲了。
儘管共享公寓的租金不斷上漲,與本地一般租房市場相比,價格還是相當實惠。分析師表示,共享公寓業者都會擬定關於房租的條例,而一般屋主在租金方面可能會有自己的要求,相比之下共享公寓更能夠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價格。
共享公寓目前業務良好,入住率高達95%。但業者與房東競爭激烈,房東也會選擇出租自己的公寓。
分析師也表示,隨著明年市場出現更多的房屋供應,租金上漲趨勢可能會有所放緩。
本地住宅租金上漲速度創新高,受訪的外籍人士和本地租客抱怨說,今年被房東多次要求加租,有的租金上漲高達70%,讓他們大感吃不消。
市區重建局的數據顯示,私人住宅租金在第三季度飆升8.6%,是2007年以來最大增幅。

另外,新加坡房地產聯合交易網(SRX)的租金指數顯示,組屋的租金在第三季度也創新高,環比上漲7.5%;今年首九個月,組屋租金飆升 20.9%。
為了讓組屋轉售市場降溫,政府今年9月公布了一系列的房地產降溫措施,包括為想要購買非補貼轉售組屋的現有和前私宅業主,實施15個月的等待期(wait-out period)。
有外籍人士在文慶一帶租了一間私人公寓的主臥室,月租2000元。租約原本明年3月才到期,但房屋經紀上個月卻通知明年1月將加租,要求調整月租至市價2800到3000元,不然解約。
一些外籍人士則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嘆:「房東不肯議價」「有其他租客為了租到房子,不惜出高價」等。
要找到一套好的房子確實不容易,因為價格合理的越來越少,好的單位不到一周就被其他人租下了。
政府正在密切關注市場,租金上漲可能會影響外籍人士和和需要租房居住的國人。
市場分析師皆表示,租金飆升歸因於各群體的強勁需求,而市場租賃單位供應縮減,另外,由於冠病疫情導致施工延誤和之後的復甦期間的臨時住屋需求增加,也導致租房租金上漲。
預計,有更多房屋項目將在明年完工,這有助於使租金漲幅在未來幾個季度逐漸放緩。
共居住宅
本地房屋租金近期走高,不少人另尋替代方案。當中提供短期租賃合約和高靈活性的共居住宅變得搶手。有業者表示,儘管單位租金也上漲兩三成,不過需求沒放緩,過去幾個月反而翻倍增加,公司目前都正在積極拓展業務。
這個位於武吉士一帶的共居住宅是這家公司最新的項目,當中包括套房、一房式和兩房式選擇,除了配有浴室,也有廚房和公用空間等。

類似單位需求高漲,同去年相比,需求提高四成。公司在全島有350間房間,目前都租出去了。
本地的租金漲得太快,租客反應不過來,而且經濟能力可能要做太大幅度的調整,所以會選擇說想一個短期,或者是一個暫時性的居住空間,一般都是租五六個月左右。
這個共居住宅則坐落實龍崗路一帶,共有16個單位,除了共享活動空間,也有健身角落。業者說,全島多個地點的過千個房間都已出租,同去年相比,需求增長三四倍。

有業者觀察到共享住宅需求提高20%到25%之間,目前平均入住率超過80%,當中兩成是本地人,其他都是外籍人士,主要26到35歲之間。
租房難,買房也難
建屋發展局的數據顯示,每十名購買二房式靈活組屋單位的樂齡人士當中,有九人選擇較短的屋契,當中以40年屋契最受歡迎。
建屋局發表文告說,當局自2015年11月以來,已經推出了4萬6500個二房式靈活組屋單位,當中3萬3000多個單位、或大約71%的單位已經完成選購程序。
截至去年12月,在已經預定的3萬3000多個二房式靈活組屋單位中,58%的申購者是年齡在55歲或以上的年長人士,其餘是家庭或單身人士申購。
在申購的樂齡人士當中,九成選擇較短的屋契。其中,5280人選擇了40年的屋契,是所有選項中最受歡迎的;其次是35年和30年的屋契。

建屋局表示,當局2021和2022年在非成熟組屋區推出的6728個二房式靈活組屋單位中,大約82%屋契在45年的單位售價少過10萬元。
截至去年12月,本地有大約9700個家庭在屋契回購計劃下受惠。
建屋發展局發表文告說,自2020年以來,每年申請屋契回購計劃的家庭都保持在大約1500個。當中,大約55%申請加入計劃的家庭住在三房式或更小的組屋單位;大約31%住在四房式組屋;其餘則住在五房或更大的組屋單位。
建屋局的數據顯示,大約65%的家庭選擇保留35年和30年的屋契。

大約七成加入計劃的年長者家庭通過售賣剩餘屋契給建屋局的方式套現,獲得10萬到20萬元的款項。在這些屋主當中,69%的人在填補公積金退休戶頭的基本存款後,仍可以保留部分現金。
那些通過屋契回購計劃套現的屋主在填補公積金退休戶頭後,還能夠根據組屋類型的大小獲得當局發放的現金花紅,數額介於7500元到3萬元之間。為退休戶頭填補6萬元或更高數額的家庭,將能獲得最高數額的現金花紅。截至去年12月,91%加入屋契回購計劃的家庭獲得了最高數額的現金花紅。
租屋供應短缺,工程耗時長,所以現在市場上的房子供不應求,導致了租金上漲。從長遠來看,還是買房更划算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