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化經濟成世界大潮流,在加密貨幣狂潮的推波助瀾下,非同質化代幣(NFT)領域迅速崛起,爆炸式增長。
數據顯示,NFT市場去年的交易額至少達442億美元,而前年僅有區區1億零650萬美元。
NFT是什麼來頭?有什麼吸引力和商機?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和名人紛紛踏足NFT市場?它有哪些機會與風險?

你能發揮無窮想像力,把萬物化成有價值的虛擬影像?你的心臟夠強,能承受NFT價格大起大落?你討厭現實,喜歡沉醉在虛擬世界?
如果是的話,你可能就是開拓NFT商機的公司正要尋找的人才。
NFT在各行各業都異常火爆。有企業為了在NFT領域大展拳腳,專門聘請一名首席元宇宙官(Chief Metaverse Officer)或NFT專家。迪士尼官網的招聘信息顯示,它正在招聘一名在NFT領域經驗豐富的業務發展經理。

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簡稱NFT)是使用區塊鏈技術驗證的獨特資產所有權的代幣。NFT不可偽造,獨一無二,不能相互替換。
發行者在區塊鏈平台上創建NFT,使用智能合約來記錄每個NFT資產的「身份證」,所以它難以被篡改和複製。發行者在創建NFT時可以將版稅寫入智能合約,以確保NFT轉售出去後,發行者會自動收到版稅。
NFT是從藝術收藏圈開始火起來的,讓藝術家將各種各樣的作品化成NFT,在平台上銷售,賺取收入。
就像美國藝術家Beeple(邁克·溫克爾曼)一幅名為《每日:首5000日》的數碼拼貼畫NFT,就成功在佳士得(Christie's)的紐約拍賣會上,以6930萬美元(9345萬新元)的天價成交。

除了藝術收藏品,各種遊戲、音樂、房地產、推特、紅酒等物品基本上都可以變成NFT。甚至像終身壽險保單這樣的金融資產也可以變成NFT,在保單到期前轉手在公開市場上拍賣。

上個月底,從事人壽險保單貼現(Life Settlement)行業的美國公司Sundance Strategies宣布計劃推出保單貼現NFT。

據區塊鏈分析平台Chainalysis的統計,NFT市場去年的交易額至少達到442億美元,遠高於前年的1億零650萬美元,以及2019年的1520萬美元。
NFT的價值到底何在?本地虛擬房地產公司THEMETTAVERSE創辦人胡健權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NFT的基本價值是虛擬資產的擁有權。
「更有趣的是,我們不止能持有數碼資產,且還可以把它連接到現實世界,為NFT帶來額外的使用價值(utility)。比如說,除了擁有和欣賞,NFT或許可以用作會員卡,讓你參與實體和虛擬的社交俱樂部。」

例如,買家如果在無聊猿遊艇俱樂部(The Bored Ape Yacht Club)這個專門收集無聊猿數碼收藏品的平台買下一個NFT,也擁有進入這個數碼俱樂部的門票。
胡健權也說,在房地產業,不少NFT項目也讓買家有機會持有實體房地產的部分所有權。發行者推出一個NFT系列後,可用NFT銷售所得來買一個實體房地產,讓擁有這個NFT的用戶持有該實體房地產的部分所有權。

日前,佛羅里達州格爾夫波特(Gulfport)的一個有地住宅以NFT形式出售,起拍價為65萬美元,吸引了超過7000名潛在投標者。買家除了獲得NFT,也將擁有房地產的所有權。這將是美國首個以NFT形式進行的房地產交易。
事實上,NFT概念20多年前早已存在,只不過到了2017年才開始盛行,當年迅速走紅的NFT包括像素頭像項目CryptoPunks和虛擬遊戲項目迷戀貓(Cryptokitties)。

多家知名企業涉足NFT
近來,不少網際網路巨頭和遊戲公司開始在NFT領域布局,還有阿迪達斯(Adidas)、古馳(Gucci)、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運動和時尚品牌紛紛進軍NFT,本地上市公司也來參一腳。


本月初,美國的遊戲驛站(GameStop)與澳大利亞區塊鏈起步公司Immutable X合作,預計今年底推出NFT交易平台。阿迪達斯去年12月正式推出「走入元宇宙」系列NFT,3萬個NFT在數小時內迅速售罄。

去年10月,在新加坡交易所(SGX)掛牌的發展商惠勝置地(Hatten Land)與EnjinStarter合作開發代幣系統,包括以NFT取代忠誠積分,用於該集團在馬六甲的商場和酒店。
惠勝置地執行主席兼董事經理陳俊廷受訪時說:「近年來,人們對NFT行業的興趣和知名度不斷提高,更容易進行NFT的市場推廣活動以及教育投資者,所以我們認為這是進軍該行業的好時機。」
為了應對NFT的挑戰和風險,集團積極擴大相關人員,最近在招募3D設計師、遊戲開發者、區塊鏈技術專家、網絡安全專家等人才。目前,這個團隊已有超過10個人。
集團還委任了一名首席元宇宙官,他是本地起步公司iMMERSiVELY創始人卓可翰。

卓可翰從事虛擬實境(VR)及增強實境(AR)等新興技術20多年,負責為公司打造虛擬土地的交易平台,帶領團隊開發產品。
同樣在新交所掛牌的本地媒體製作公司Vividthree今年1月宣布在NFT電競領域深入布局。集團今年初推出首個NFT,在OpenSea交易平台銷售網絡漫畫「Silent Horror」(無聲驚恐)人物的數碼收藏品。

Vividthree董事經理楊英富接受訪問時指出,NFT的採用仍處於早期階段,業者應積極參與,了解NFT可以如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以便公眾能夠更好地辨別和識別NFT的用處,並促進這個行業的發展。
專家提醒公眾對NFT交易保持謹慎
對業者來說,NFT為公司提供新的契機。然而,市場專家還是對NFT領域的展望持謹慎態度。
FSMOne.com研究及投資組合管理部研究分析員柯樂伊說:「我們謹慎看待這些進軍NFT領域的上市公司,因為業者可能無法確保一些收藏品價值的可持續性,加上未來可能會有更多人推出NFT,供應增加將導致價格逐漸下跌。」
她認為這些公司接下來將面臨更多下行風險。NFT領域有不少投機炒作行為,NFT價值可能被誇大。炒作的現象冷卻後,許多NFT的價值可能會大跌。
新加坡區塊鏈協會聯合會長謝福來認為,NFT的展望與加密貨幣市場的關聯性很大,意味著它跟加密貨幣的估值會經歷同樣的波動,甚至可能更激烈,主要因為該市場缺乏流動性和足夠的價格發現(price discovery)。

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金融學副教授胡劍鋒指出,雖然有些人推出NFT是為了保護智慧財產權,但到目前為止,NFT主要還是用來展現個性和炫耀財富。若沒有具體的使用案例(solid use case),NFT的泡沫可能很快就會破裂。
「NFT確實能提供一些快速致富的機會,但它也可能會讓你血本無歸。NFT的價值取決於投資者的看法,而不是資產的現金流。NFT的基本麵價值尚未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就算NFT受到監管,胡劍鋒依然不看好NFT領域。「這仍然是一場投機遊戲。NFT的稀缺性或許會讓人相信價格會上漲,但它可能與NFT本身的基本面一點關係都沒有。」
有人自買自賣 有人用來洗錢
雖然NFT領域持續擴張,但生態環境依然不夠完善,仍缺乏監管,存在不少詐騙和洗錢等風險。
Chainalysis通過區塊鏈分析和追蹤以太坊和包裝過的以太坊NFT交易,發現有262名用戶來回出售相同的NFT至少25次,虛買虛賣的洗售交易(wash trade)的可能性極高。
通過這種洗售交易的手段,一名NFT持有者可通過自己的兩個或以上的錢包來回出售NFT,目的是為了抬高資產價值和流動性,營造交易旺熱的假象,以吸引投資者進場。
Chainalysis研究主管金伯利·格勞爾(Kimberly Grauer)指出,洗售交易的特徵是,買進NFT的用戶也是該NFT的賣家,或者買進NFT的用戶曾發送加密貨幣或法定貨幣給賣家。
當然,也有人在進行洗售交易後未必能大撈一筆,甚至還虧錢。這是因為進行每筆交易還得支付礦工費(Gas Fee),也就是支付給礦工的手續費。

對於投資者該如何防範這種不法行為,謝福來指出,他們可以檢查記錄在區塊鏈上的交易,但這個過程很耗時及繁瑣,大多數人不會這麼做,他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