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達人的疫後攻略(下)

2024年01月23日   •   3933次閱讀

三年的冠病疫情,對新加坡餐飲業起著前所未有的衝擊。由於疫情反覆,促使防疫措施也順應調整,從禁止堂食到限制人數,到放寬措施,再回到禁止堂食……餐飲業者的心情自然也跟著起起落落,心裡有說不盡的失望與沮喪。

餐飲業在大部分時間所能經營的客容量,平均僅有以前的40%。這段期間,無論是米其林星級的餐館,購物商場裡的食閣,鄰里的咖啡店或小販中心的生意都受到巨大衝擊,關門結業的餐館比比皆是。

期間,我們也看到很多餐飲業者掙扎求存、力圖突破,大家都竭盡全力為守護自己的事業而努力不懈,例如開拓送餐服務市場,善用自媒體與顧客維持聯繫等。在不求賺錢,但求維持的原則下,能夠生存下來,已是一種成就。

這一期《華匯》走訪了一群從事中小型餐飲業的新移民,分享他們在疫情期間面對的困境,如何善用有限資源突破環境的限制,以及在後疫情時代的心情與經營模式的改變。

泰國燒烤

從鄰里食店發展成連鎖店

Foto是Anurak Sangkaew(永久居民,原籍泰國清邁)的暱稱,她在2008年嫁來新加坡。原本對事業沒什麼野心,只想相夫教子的她,後來在親友鼓勵下,在2014年開了她的第一間泰國燒烤店——1345 Mookata。

「我平時就喜歡烹飪,經常邀朋友到家裡聚餐,誰知她們吃後讚不絕口,就一直慫恿我出來開店。」

後來,在丈夫的支持下,Foto先到朋友的餐館實習,從廚房做到樓面,從一個部門到另一個部門,她花了六個月時間熟悉餐館的方方面面,為自己做好創業的準備。

客戶不離不棄的支持

Foto的燒烤店設在組屋區,做的是社區生意,親切的服務與大眾化價格,吸引了一批忠誠的老顧客,他們不僅在疫情期間繼續捧場,即便後來燒烤店突然被中止合約,搬到現有地點,他們還是不離不棄。

▲招牌菜是全泰式的燒烤,就連餐廳設計也非常有泰國味。

Foto非常重視與顧客之間的互動,特別是推出新菜式的時候,她更希望聽到顧客的反饋。她說:「有一次我買了玉米粒煮湯,起初並不受落,因為顧客都喜歡一整條的玉米,但我覺得熬出來的湯味比不上玉米粒,所以我依舊堅持,漸漸地顧客也喜歡上了。」

對自己,還有自己的菜品有信心,是Foto的成功之道。

與生意夥伴雞同鴨講

燒烤店的新股東王培培(家屬證,原籍中國安徽)是Foto的智囊,負責品牌的推廣與營銷策略。王培培還沒加股之前是燒烤店的常客,她認為Foto的泰國燒烤,從腌肉到醬料,醬汁到湯水,都很有自己的特色,所以當Foto邀她加入時,她毅然接受了。

兩個女子,一個泰文、一個中文,溝通起來是否如同雞同鴨講?她們異口同聲地說:「沒有問題。」

王培培說:「慢慢來,有耐性,總可以的。」在一旁的Foto也補充:「如果真的不行,懂泰文與中文的老公可以充當翻譯。」

目前,王培培正協助擬定餐館的發展藍圖。「我們正籌備在新加坡多開幾間門店,將會採用加盟或加股的合作方式,我們提供技術與培訓。開連鎖店的地點是重要考量,不想做了一陣子就沒了,反而影響到這個品牌。」

如果一切順利,計劃會在2023年內落實。

土耳其餐館

分享家鄉文化

席南 (Sinan Ozen) 生於土耳其西部錫爾特城 (Siirt City),成長於伊斯坦堡。2011年來新加坡,娶了獅城妻後成為永久居民。

在土耳其已經是餐館廚師的他,移民新加坡後卻從夜市攤位做起,從一個組屋區到另一個組屋區擺攤,但這也不失為一種認識新加坡的方式,「新加坡雖小,但人民的視野遼闊,加上他們經常出國旅行,所以包容度高,對地方風味小吃非但不抗拒,還很支持。」

夜市成本激增做不下

席南深愛自己的飲食文化,他在夜市賣的是土耳其的招牌烤肉,就是將羊肉插在旋轉的烤叉上,形成一個緊實的圓柱體慢慢燒烤。「烤羊肉的競爭很大,但很多是濫竽充數,只有其形而無其神,讓我看了很痛心。」他指出,要烤好羊肉需要技巧,香料不宜太多,為確保羊肉的肉質鮮美,必須在表層烤熟後立刻切下,讓食客吃到最新鮮的肉質,而裡層還沒熟的肉將繼續燒烤。

▲土耳其烤肉卷用薄餅皮包裹烤肉和蔬菜。

八年的夜市生涯,雖然「漂泊」,但席南卻感覺自在,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一種幸福。直到冠病疫情突發,夜市被迫喊停長達九個月,他才驚覺,他的夜市「事業」是那麼地不堪一擊。

夜市於2023年重新獲准營業,但成本高漲大幅推高夜市攤位租金。經過一番考慮,他覺得是時候離開夜市,開設自己的餐館。

與本地人分享土耳其的故事

剛在6月開設的餐館Anatolia,主攻道地的土耳其和黎巴嫩菜品,就設在遊客往來不息,伊斯蘭文化濃郁的亞拉街 (Arab Street)。他認為這是分享土耳其文化的最佳場所,因為經常有老師帶學生到這一帶進行文化之旅。他也經常與食客分享他的故事。

▲餐廳採用玻璃吊燈與波斯花式瓷磚,設計風格非常天方夜譚。

他指出,橫跨歐亞兩個大陸的土耳其向來是各地民族往來的十字路口,自中世紀以來就是不同文化的熔爐,不同宗教和種族的人群到此定居,養活自己的同時,也把他們優良的民族帶到那裡。「這個背景跟新加坡何其相似,新加坡是個多元文化匯聚的地方,我希望土耳其文化也會融於其中,成為本地的一種新興文化。」

42歲的席南,經營了八年夜市生涯後,從零開始經營餐館。他對此處之泰然,說是沒關係,因為他自認有耐心。「成功還很遙遠,需要耐心地努力,耐心地解決問題,耐心地等待。」

耐心於他而言,是不急躁,不功利,腳踏實地。

友間土菜館

家鄉菜眾口難調

鍾少平(永久居民,原籍中國江西)有一個江西老鄉的社群,他說,大家時不時會懷念家鄉菜的味道,剛好2018年芽籠一帶有間店找人接手,他和幾個老鄉便興起做家鄉菜餐館的念頭。可惜餐館經營一年多就遇上疫情,因無法承受租金而暫時關閉。去年5月,他在裕廊東覓得新地點,捲土重來。

▲口味濃郁,鮮辣香醇的贛菜。

他的「友間土菜館」是一家主打「贛湘風味」的特色館子,介紹原汁原味的江西湖南炒菜,以及家鄉的那一份情懷。他主要負責管理菜品與拓展市場。

食材與調味的挑戰

傳統的家鄉菜肴落戶獅城,是否還能保存其鮮辣香醇的濃厚口味?其中食材與調味是關鍵。

「新鮮食材都是在本地採購,只有乾菜從中國進口。我會選一些食材來源較穩定的菜,例如辣椒都是從中國原產地進口的,我必須確定供應穩定,才敢推出相應的菜式。」

鍾少平指出,在新加坡很難做到食材從菜市場直運餐館,而時間的差異會使到炒出來的菜品味道不一樣,要突破這種客觀環境的局限,只能從烹飪與調味下功夫。

雖然主打地方菜,但客源方面是本地人與移民各占一半,口味也根據客人的要求作出調整。

「這時候,服務生所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了,那些從中國來的新移民,特別是江西、湖南、四川來的,口味比較重,可以偏辣一些;當面對不太熟悉這個菜系的本地人時,他們就要花多點時間跟客人溝通。」

鍾少平表示,新移民未必就能吃辣吃咸,他們在這裡住久後,也變得沒那麼重口味,所謂眾口難調,餐館也一直在磨合中。

人力是最大的挑戰

他表示,經營餐館的最大挑戰是人手短缺。「本地人不願做,他們對工資很挑剔,而且不能忍受長時間的工作性質,至於外籍員工的數目又受到嚴控,聘請本地人與外地人的比例是12對1,無形中造成經營者的壓力。」

廚師就更難找了,特別是中國地方菜系,在本地很少,甚至沒有。「我希望政策可以根據客觀供求而有所調整,例如人手不夠時可以略微放鬆一點;在適當的時候可通過一些獎勵,鼓勵本地人更願意投入這個行業。」

他說,館子已經開了三年,在菜品、人事,營運上都有挑戰。以後是否開分店,還要看時機,至少要等到管理穩定、菜式更多元,才有進一步打算。屆時可能會在一些中小菜品做些許改良,新店選址也會偏向新移民喜歡聚會的地區,不過一切還要看時機。

精品咖啡廳

早C晚A的新經營模式

陳夢潔(新公民,原籍中國湖北)在本地念大學時,就喜歡到不同的咖啡廳喝咖啡,甚至還自薦到朋友的咖啡廳幫忙,從磨豆、打奶泡到拉花*,積累了泡精品咖啡的知識。

2017年夫妻倆攜手創建以企業客戶為服務對象的King’s Cart Coffee,例如在客戶舉辦的商展活動中提供免費咖啡招待賓客,或者為企業內部建立一整套咖啡吧檯,供員工享用。

疫情下的非一般決定

正當公司業務穩步推進時,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她措手不及,緊隨其後的管控措施,幾乎切斷所有的活動。活動停擺意味著零收入,為了不繼續燒錢,他們最後的決定竟是開一間咖啡廳門店。

「我承認是一個冒險的決定,但值得一試。因為只要有門店,就一定會有人進來消費,我們不期待豐厚的盈利,但求有現金周轉,讓公司的結構存活下來,保留我們整個團隊,因為他們都積累了多年的經驗。」

新的門店地點避開旅遊區與商業地帶,主攻社區居民。店內的布置寧可少擺些桌椅,以騰出地方擺咖啡烘培機,以備在必要時,可一夜間改為銷售咖啡豆的工廠。她說,在非常時刻,必須多管齊下,她一面做零售,同時也開始電商的銷售模式,之前批量賣給企業客戶的咖啡粉,改成小量直接賣給消費者。

一間咖啡廳,兩種風情

踏入後疫情時代,陳夢潔表示,即使恢原來的「企業對企業」模式,也不會放棄門店的拓展,相反地還注入了一些新概念。

「為了充分使用場地,就有了早C晚A(C:咖啡;A:酒)的概念,日間它是一間充滿溫馨情調的咖啡廳,夜間則改為喝酒、吃生蚝與用晚餐,迎來另一群客源。」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1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