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溫措施導致價格敏感 小型私宅銷售創10年新高

2019年04月04日   •   1萬次閱讀

在房地產降溫措施的影響下,買家對私宅價格更敏感,促使小型單位銷售比率去年有上揚趨勢,並創下10年新高。

戴玉祥產業三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新私宅銷量同比減少16.3%,達8367個單位。然而小型單位比率卻有上揚趨勢,從前年的69.3%,上揚至去年的74.9%,這也是自2009以來比率最高的一次。

就是說去年發展商每賣出的四個新私宅單位,就有三個屬於小型單位。

報告中的小型單位,涵蓋套間單位(studio unit)、一臥房單位和二臥房單位等,面積在1000平方英尺及以下。

其中,一臥房單位比率上揚幅度最大,從21.9%增加至33.4%,成為最受買家歡迎的單位類型。

套間單位銷售則從12.3%增加至13.8%。至於二臥房單位,比率卻有所下跌,從35.1%跌至27.7%。

特別是面積在500平方英尺及以下的鞋盒公寓,對年輕夫婦與投資者等具有吸引力,因此這類單位的需求向來保持強勁。

政府去年7月出台的降溫措施,促使大批買家趕在措施生效前搶購房子,導致該月鞋盒公寓銷量激增一倍,從平均每月73個單位,增至超過200個單位。

為避免發展商建造過多小型單位。政府去年10月宣布新指導原則,從今年1月17日起把私宅單位平均面積從目前的至少70平方公尺(約753平方英尺),提高到至少85平方公尺(約915平方英尺)。這意味著新項目的小型單位數量減少約18%。

分析師認為,隨著新指導原則1月17日開始生效,小型單位數量預計會逐步減少,其銷售比率應會下跌至較合理水平。

短期內預料新指導原則產生的效應不強,但未來幾年它將造成小型公寓供應大幅減少,預計小型單位銷售比率會隨之下跌,達到較合理水平。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