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統哈莉瑪6月23日宣布,在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建議下,正式解散國會,頒布選舉令。
這意味著2020新加坡大選正式打響,各黨派正式候選人提名日為6月30日,而最終的大選將在7月10日舉行。
新加坡國會實行一院制,議員由公民投票選舉產生,任期5年,占國會多數議席的政黨可組建政府。這是新加坡第13屆國會選舉,全國共設14個單選區和17個集選區,議席數由89個增至93個,需要參加投票資格的選民共有265萬多人。
哈莉瑪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由於新冠疫情,此次選舉將與以往選舉非常不同,選舉規則將有不小的變動。
於此同時,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目前已經確定將會卸任職務,那麼從1965年新加坡獨立以來就一直執政至今的人民行動黨會提名哪個新候選人?下一屆總理將會是誰?便成了外界最關心的問題。
於此同時,執政黨新冠疫情應對情況和外籍勞工等議題又會給大選帶來怎樣的變數……
01. 2020大選有何不同?
今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大選規則與往年相比有很大變化。
1)首次不辦群眾大會
新加坡選舉有史以來,首次不辦群眾大會。2020屆大選只能通過網上直播線上群眾大會,當局將提供場地進行直播錄製。候選人可選擇申請在特定時段使用這些場地,進行網絡直播。而關於直播場地與使用時段的詳細安排,則要等選舉令狀頒布後公布。

少了人聲鼎沸的現場群眾大會,網上選戰會是怎樣的一幅光景,選民的熱情會受到影響嗎?網上容易聚也容易散的人氣,或許會讓選情更加捉摸不定,可以預見政治談說網紅和意見領袖在這期間的網上言論也會更活躍,帶來另一種選戰景象。
2)增設選區競選廣播
因為無法舉辦包括群眾大會在內的競選集會,選舉局決定增加各政黨的電視廣播宣傳時段,首次增設選區競選廣播。單選區候選人可有一次三分鐘廣播,四人及五人集選區分別有12分鐘和15分鐘廣播。選區競選廣播將通過新傳媒5頻道播放。候選人可以自由選擇任何一種官方語言發言。
3)增加政黨競選廣播播放平台
跟上屆一樣,來屆大選會有兩場政黨競選廣播,而且會在19個電視和電台頻道播放,比上屆的13個來得多。
4)競選廣播車禁播音樂
政黨可在競選期間使用競選廣播車,不過候選人不能現場發言或播放視頻和音樂,以避免吸引群眾聚集。當局也不允許政黨在投票日隔天,通過廣播車進行謝票活動。
5)支持者不能在提名中心聚集
提名日當天,當局不允許支持者進入提名中心或在中心外聚集。提名中心情況將在電視和網上直播。
6)支持者不能在集合中心聚集
當局也不允許在投票夜,有任何集合中心讓支持者等待開票結果。選舉官將通過電視直播宣布開票成績。
完整的大選規則和變化對比可以從下圖中清晰一覽:

02. 為什麼是王瑞傑?
從1965年新加坡獨立以來,人民行動黨(PAP)都以壓倒性的優勢贏得了每屆大選的勝利。一般人民行動黨提名的候選人,都被默認將成為新加坡下一屆總理。
所以,黨內的候選人競爭可能是比大選更要變幻莫測的事。此前,關於人民行動黨下屆接班人的預測一直層出不窮,王瑞傑、陳振生、王乙康和黃循財等人都曾是被外界「議儲」的人選。
在人民行動黨領導高層每次換屆中,最敏感和引人關注的位置不是主席和副主席,而是助理秘書長。因為助理秘書長作為秘書長的李顯龍最心腹的手下,也大機率就是李顯龍選擇的接班人。
也就是說,直到新一屆人民行動黨的第一助理秘書長人選確定後,這個「儲君」之位才算是塵埃落定。
2018年11月23日,PAP公布新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完整名單,其中的大部分人將成為新加坡下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人物。

其中,第一助理秘書長的人選花落王瑞傑。名單公布後,繼續當選為人民行動黨秘書長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第四代領導班子已形成共識,由王瑞傑擔任領導。
而當時,王瑞傑要求曾經呼聲很高的陳振聲擔任副手,後者也已經答應。陳振聲目前擔任新加坡貿工部長,他被委任為人民行動黨第二助理秘書長,預計也將在未來的內閣中擔任重要領導職務。
半年之後,2019年4月23日,李顯龍宣布內閣職務調整,兩名副總理張志賢和尚達曼卸下副總理職務,任國務資政。而財政部長王瑞傑升任成為唯一的副總理,並將在李總理出國時擔任代總理,同時繼續掌管財政部。
王瑞傑升任內閣副總理,就完成了黨內和政府內閣中接班就緒的職務任命,他在李顯龍總理卸任後,接替成為新加坡第四任總理基本上已無懸念。

實際上今年已經58歲的王瑞傑,在第四代領導班子中年齡偏大。而且,三年前突然中風入院,更令不少人擔憂他的健康狀況是否能夠應付領導新加坡的高強度工作。所以,他曾一度不被人看好能夠接班。
而且,你可能不會想到,在2011年才步入政壇,從政經驗只有短短8年,並且只領導過兩個政府部門的王瑞傑,到底憑什麼從眾多部長中脫穎而出,C位出道?
1)李光耀點名:「我最好的首席私人秘書」
在新加坡,只有總理和內閣資政才配有首席私人秘書(Principal Private Secretary)在身旁處理大小公務。在公共服務體制里,這些人可謂是公務員中的翹楚,精英中的精英,必須通過層層篩選和面試才能脫穎而出。
公務員首長葉成昌、樟宜機場集團總裁李紹賢和貿工部兼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都曾擔任李光耀首席私人秘書。
李光耀向來對公務員有超高要求是眾所周知的,成為了領導人的隨行助理,必然更是時刻受到檢驗。

王瑞傑於1997年至2000年之間,擔任李光耀的首席私人秘書。從李光耀2013年出版的傳記《李光耀觀天下》來看,王瑞傑當時不僅過關了,還被李光耀蓋章認證為最傑出的好幫手。
他當時在書中如此寫道:「王瑞傑,現在的教育部長,是我歷來最好的首席私人秘書。」 由此足見王瑞傑的才智與能力。
有趣的是,向來說話犀利的李光耀當時大讚王瑞傑能力的同時也不忘「黑」他一下,書中接著道:「唯一可惜的是他個子不高,這在群眾大會上是有區別的。」
2)央行行長到財政部長,沒人比他更懂新加坡經濟
新加坡內閣里的兩大金融才子,一個是副總理尚達曼,另一個就是王瑞傑了。
王瑞傑在2005年至2011年之間擔任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相當於中央銀行)局長,六年來領導金管局應對了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一系列突發事件。
彼時,保持新幣穩定、銀行體系健全,以及維持企業與投資者對新加坡的信心,是王瑞傑身上最沉重的擔子,如今也成為了他最亮眼的政績。

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任職期間的王瑞傑
英國《金融時報》集團出版的《銀行家》在2011年評選王瑞傑為「亞太區最佳中央銀行行長」時指出,金管局對金融危機迅速作出反應,有效地保障新加坡金融體系的良好運作。
儘管新加坡經濟在2010年逐漸復甦時,當時的通貨膨脹壓力還未完全顯現,但金管局堅持兩度收緊貨幣政策,後來也被視為正確而有力的預判。
全球金融危機已是10年前的事,對於多數人而言,當時雷曼兄弟崩塌掀起的一波波金融震盪或許早已是模糊不清的前塵往事,但在王瑞傑看來卻仿佛歷歷在目,更以「恐怖」、「可怕」形容那段暗無天日的時期。
「我望著遠處的海港,那是非常可怕的景象。平常你會看見起重機正在移動,貨櫃也在移動,整個海港是繁忙的。在情勢最嚴峻時,海港顯得非常安靜,你知道嗎?」 ——2018年9月《聯合早報》訪問
2015年擔任財政部長至今,王瑞傑在多次相關訪問中也談到金融危機對他的影響。在過去五年主持財政預算案工作期間,他宣布了多項幫助企業和員工轉型、進軍國際市場、培養新型技術人才等方面的計劃。
在民間不斷有呼聲要求政府挪動更多稅收補貼醫藥費和生活費時,王瑞傑也堅持維護長期的財政可持續性。
四年貿工部常任秘書、六年金融管理局局長加四年財政部長的經驗,使王瑞傑比其他第四代領導班子成員更了解新加坡經濟發展的過去與未來,也更明白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3)從生死邊緣搶救回來,身體比中風前還健康
2016年5月,王瑞傑在內閣會議上突然暈倒,緊急送院後被診斷出是腦動脈瘤破裂造成出血性中風。王瑞傑動手術後留院45天,同年6月25日出院,8月22日恢復工作,康復過程十分順利,除了消瘦些許,跟中風前幾乎沒什麼差別,令不少人又驚又喜。

王瑞傑去年出任行動黨第一助理秘書長時受訪透露,中風後的康復情況非常良好,醫生鑑定他已完全無礙,最新體檢報告也顯示他的健康比以往更好。
「我的體重減輕了一些,那是因為我如今更健康,花更多時間在運動上。」

他當時也強調,若非對自己的健康有信心,他也不會接受第一助理秘書長的任命。
「我是在諮詢了醫生、參考過體檢報告,並清楚自己的體能後才接受的。我一直非常認真地考慮這項任命,尤其是確保我的健康狀況允許我這樣做。」
當時,《聯合早報》曾用「按下去又豎起來的不倒翁」來形容王瑞傑的堅韌。
4)領導重大全國性項目?他都交出滿意答卷
2011年從政至今,王瑞傑三次被李顯龍總理委以重任,領導大型全國項目——2012年的「我們的新加坡對話會」、2015年慶祝新加坡獨立50周年的金禧慶祝活動,以及2016年的未來經濟委員會。
每一項任務在當時都是備受各界關注,且深具戰略意義。
2011年5月大選,新加坡選民對政府政策不滿,直接反映在選舉成績中。行動黨當年的得票率減少超過6個百分點至60.1%,還丟失了一個集選區。
在那次大選步入政壇的王瑞傑當選後領導全國對話會工作,成為執政黨展現檢討與聆聽民意決心的最佳代表,在近一年的時間裡到新加坡各地舉辦對話會,收集各界新加坡人對政策和國家發展方向的反饋。

2012年「我們的新加坡」全國對話會
2015年獨立50周年慶祝活動所承載的非凡意義自然不必贅述。
慶祝活動長達一年,從官方到民間社團都在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如何協調多方同時達到全民同樂的目標,頗具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