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來很關注新加坡的土地和建築物管理,很是驚嘆新加坡土地和建築物管理的精細。本篇截取了新加坡經營性物業的用途調整指南,以示如何正確地在新加坡使用建築,以及在希望調整建築物用途時候的正確做法。
01.經營性物業的用途分類
新加坡經營性物業大致可以分為8大類,30小類,主要是按照實際的生產、經營或使用情況進行劃分。每個小類,新加坡都給出了明確的用途定義,以及適用的行業。根據用途和行業的不同,之後還有更為具體的規範或標準來約束物業使用的行為。包括《店鋪許可經營範圍》(Allowable Use for Shophouses)、《娛樂場所降噪指南》(Good PracticeGuide for Noise Mitigation ─ For Entertainment Outlets)等。具體用途類型見下表:

02.物業用途變更案例
對於有希望變更建築物現有用途的,可以在新加坡重建局網站上進行查詢調整方向是否可行,以及需要採取按照何種程序進行調整。目前,新加坡對於建築功能調整共有三條路徑:僅需備案、提交申請以取得許可和禁止調整類。此外,對於租賃用地和建築發展局所管理項目則需要經相應主管部門同意,方可調整。這裡假設希望調整的用途為辦公(Office),下表則是按照原物業使用功能情況下,調整物業的規則和條件。

結語:查閱新加坡案例過程中,最大的感受是重新認識每一類建築與所承載活動之間的關係,基於這種關係,才能更好的開展土地和建築物使用關係。隨著人類活動方式的變化,也許不同建築功能之間的定義會逐漸模糊,但是這種精細地處置方式則仍能給我們予啟發。
資料來源:
URA, Considerations for Property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