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生活的人,對本地超市慷慨相贈的購物塑料袋都印象深刻。消費者從超市滿載而歸的時候,手裡肯定拎著數不清的塑料袋。
無論是人工收銀,還是自動付款,很多消費者早已經習慣分類裝袋。果蔬、日用品、生鮮、冷凍食品,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都要分開放進不同的塑料袋裡,有的人擔心一個塑料袋不夠結實,還會專門加套一個塑料袋。

本地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人每年總共使用至少17億6000萬個塑料製品,相等於每人每年使用約314個塑料袋、塑料瓶以及一次性塑料容器等。
而其中,近一半是取自各大超級市場的塑料袋。人們每天也會從各大超市,共索取200萬個塑料袋。

所以從2019年11月11日起,新加坡NTUC(職總平價)宣布,旗下25家超市及便利店,開始對塑料袋進行收費。
「無塑料袋計劃」是為了減少塑料袋的過度使用,並鼓勵大家改變購物方式,此項收費的所得款項,將用於環境改善和新加坡社區事業。
根據Fairprice調查,1745名客戶里有71.1%的人支持塑料袋收費,他們認為這樣做能夠為改善環境問題出一份力。
不贊成者則是認為免費塑料袋是服務中應有的一部分,購物所得的塑料袋可以用來當垃圾袋。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曾在臉書上支持「無塑料袋計劃」,並表示雖然這個計劃不能完全禁止塑料袋,但能讓人們意識到問題。
儘管通過減少塑料袋的使用不會解決氣候問題或拯救地球,但讓人們開始考慮使用更好的替代品,這件事本身就很有價值。

除此之外,我們在生活中還要注意節約用水,保護珍貴的水資源。
在新加坡公用事業局的條例下,從2019年4月起,承包商在建造或翻新設施時,都得使用省水標籤計劃下至少有兩個勾的裝備及用具。這些裝備就包括了水候、花灑、馬桶等。

而為了進一步減低新加坡的用水量,2019年前新加坡淘汰了本地不節水的生活用品。
公用局也將和建屋發展局合作,為仍使用9升水容量沖水馬桶的低收入家庭更換節水馬桶。新馬桶估計能幫每戶家庭每日節省至少20升水,相等於節省10%水費。
新加坡公用事業局還推行了示範計劃,為一萬戶家庭安裝智能花灑,觀察成效。智能花灑能讓使用者即時知道自己的用水量。
一項小型初步研究就顯示,使用智能花灑的人每日用水量可節省高達5升。若這項示範計劃效果良好,公用局將把智能花灑推廣到更多戶家庭。

說了這麼多,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提醒生活在新加坡的每一個人,新加坡國土面積很小,人很多,所以它的資源是很珍貴,環境也是很脆弱的。
如果我們放任自己的慾望,忽略對環境的關愛,就會有數不清的威脅等待著這個花園城市。

如果有一天,海平面上升到淹沒街道;垃圾無處填埋;極端氣候頻繁出現……那個時候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這個美麗的小島,需要我們一起攜手保護才可以。
資料來源:
1. 早報:調查:國人每年共使用逾17億個塑料製品
2. 時代財智:新加坡每日2100公噸垃圾送出島
3. 新加坡那些事兒:溫室效應繼續,新加坡海平面上升多少?
4. 早報:社論:以集體力量應對氣候變化
5. 新加坡將在2020年減排16%
6. Joeecoalliance:受訪學者:若要實現減排目標 國人生活方式要大改變
7. 碳排放交易:新加坡計劃2050年將碳排放量縮減至每年約3300萬公噸
8. 早報:馬善高:應對海平面上升問題 政府或發債券以負擔千億元「海防」開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