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新推出單位減少,新加坡新私宅銷量在今年4月走軟,環比下跌58%至301個單位。有鑒於此,今年首四個月的私宅銷量跌至16年最低。不過,千萬元豪宅的銷量在4月創30個月新高。
市區重建局發布的最新預估數據顯示,不包括執行共管公寓(EC),發展商在今年4月共賣出301個單位,環比減少58%,同比下跌66%。
其中,代表大眾化私宅的中央區以外(OCR)共售出150個單位。代表中檔私宅的其他中央區(RCR)和代表高檔私宅的核心中央區(CCR)私宅,分別賣出119個和32個單位。
若包括執行共管公寓,4月新私宅銷量達352個單位,環比下滑58%,同比下跌61%。
發展商4月僅推出278個新私宅單位
發展商在4月推出278個新私宅單位,遠低於3月的877個單位。若與去年同期相比,新推出的單位下跌65%。
上個月三個新開盤項目,其中32 Gilstead(14個單位)和錦繡山莊(The Hillshore,59個單位)是小項目、鑫豐悅景(The Hill@One-North)則有142個單位。
據合登數據分析整理的資料,早前推出的大眾私宅萬景軒(The Botany at Dairy Farm)是4月銷量最高的項目,共賣出50個單位,中位數尺價為2004元,為當月銷量最高項目中最低的中位數尺價。
4月有12個至少500萬元私宅售出
另一方面,4月共有五個非有地新私宅單位以超過1000萬元的價格售出,達2021年10月以來的最高。
在這之前,2021年10月共有10個單位售價高於1000萬元。
在上個月的最高價交易中,豪華項目32 Gilstead占了四筆,價格最高的單位為1450萬元,即每平方英尺3455元,為一個4209平方英尺的第三層永久地契單位。
售價為至少500萬元的單位方面,則有12筆交易,是2023年11月以來的最高紀錄,當時的紀錄是60個。
首四個月私宅銷量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
不包括執行共管公寓,今年首四個月,發展商共售出1476個私宅單位,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紀錄。
發展商的謹慎態度和低迷情緒是銷量下降的部分因素。一些發展商可能因此推遲項目推出。
許多發展商正在等待最佳時機推出新項目,以賣得更好的價格。然而,這種等待策略並非沒有代價,因為發展商五年內未售罄單位,須支付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