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12月15日晚上11:50分突然发的大招,主要是增加额外印花税。



我觉得政府的措施可以理解,其实影响也不大,虽然降温以来我新盘还没开胡,但我看到市场成交量依旧有以前的80%,只能怪我自己运气问题,碰到的买家受了影响。

4. 房价上涨因素
4.1 首先就是国际范围内大放水
看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从4万亿一下子跳到2020年7万亿了,还在无限量继续中。想一下上次09年从1万亿跳到2万亿的量化宽松就让市场怎样。这次放水由于资金流通,其实相当于12万亿进入市场。

货币贬值也厉害

现在其实已经到了8.86万亿,虽然这几个月一直说通胀太厉害了,我们要加息,但是还是继续放水,只是闸门开小点,水流慢点。就像一个人吃了鸦片,身体吃不消,也觉得要停下来,但是嘴巴还是控制不住要继续吸几口。

放水首先是让股票上升,因为最容易进入和杀出,然后就是稀释中产阶级的财富。造成马太效应,有钱人更有钱,因为资产多,穷人更穷,因为工资没涨还可能在跌,别的啥都在涨。

主要是通胀厉害,美国通胀7%了,新加坡通胀也有3.8%,所以房价不涨才怪了。

相信你们都知道我的名言,要打败通胀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通胀本身。

看新加坡过去几年的数据,房价增幅一般是通胀的2-5倍,虽然跟天朝不能比,还一般般,还过得去。
4.2 利率依然低位,虽然今年肯定要加息
目前许多银行的利率达到历来最低水平,使得买家借银行的钱还贷很划算,有许多朋友趁这个机会选择好的利率配套来做refinancing。

可见利率从2.6%到1.3%,每个月可以省$600,而低利率估计接下来会结束,今年大家可以尽快转成固定利率配套,现在还有2年1.3%的固定配套。
我可以查到各个银行的利率配套,在各个银行都有熟悉的几个banker朋友,熟悉各个银行的条规,有收费hdb $1500和private $1700的律师推荐,如果朋友要refinancing,也可以联系我。

4.3 建造成本上涨
这是老王曾经说的:大家需要为covid-19的新规付出更高成本,注意这里用的英文是Must

现在许多楼盘都延期了,我的ASR也延期了3-4个月,工期延期传导到所有租房都起了。
4.4 香港神助攻
随着中国和英美在香港等问题上的对立,美国终止香港的特殊地位,撤销香港优惠待遇,同时呼吁一系列盟友企业推出香港。加上大陆加大对香港的管控,以前许多资本心虚,怕一朝也被共同富裕了,香港没那么吃香,许多人向外移民。
我觉得在香港强推国安法也是天朝两害相比取其轻,长痛不如短痛,香港一直闹,持续发炎,不如刮骨疗伤,实践证明这一招的确高明。
所以我觉得中美还会继续发功,香港台湾是棋子而受害,坡县可能成亚太唯一的自由金融中心而受益,影响是长远的。
很明显,富人在老二那边放钱的可能会转到老三,富人又不care 啥ABSD的,举例看叫B88的豪宅,新加坡人才占26%呢,4个3千多万的penthouse都是外国人买的,而且那个房子还不让人reissue。我本来问主管,这些人怎么把钱弄过来的,得到的智慧答案是:有钱就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样有钱。

不过这个是外部因素,我们当然希望香港能繁荣稳定,这样股票也能少跌些,我年初还号召大家做多恒生科技指数,赌大国国运,现在还没赚钱呢,幸亏没买美股,否则都被活埋了。
4.5 疫苗与经济
现在连学生都打疫苗了,有些国家已经放开所有限制,大家一下子信心高涨,所以大家预期2022年经济会继续强劲反弹。

经济复苏情况下,2022年住宅价格有望上涨,一般都是这样的,经济复苏,大家钱包变鼓和信心增强。
还记得DBS在2018年的神报告么,说2030年平均尺价回到$2900,说实话我之前也不相信,但是你看这个曲线,还真有可能。

未来房子会更小,尺价更高,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5.总结
唠叨这么多,其实不说你也知道,中介大部分都是看涨的,这有些是职业因素,但这也是大势所趋,最大影响是供需因素和通胀因素。
房价平稳上涨,除了没买房的人受损,其他所有人包括开发商、银行、购房者、建筑材料商、装修公司、政府等等都是获益的。换言之,没房的人是站在一个社会的整体对立面与房价抗争,只有他一个人希望房价下跌,而一个人的力量多么弱小,最好是顺势而为。

但是也是要选择好的楼盘和单位,不是所有的新盘都合理定价,也不是所有的二手盘都值得投资,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分析,有时需要等待和好的谈判策略。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新盘会继续打折,有些二手盘也会有急售,虽然上涨,但是还是有些value deal的,你需要一个有经验和有同理心的地产顾问来帮忙,现在就拿起电话,拨打96951591,开启愉快的购房之旅,想要卖房或出租的朋友也欢迎
总体来说以上各方面因素推动了价格上涨,今年组屋上涨7-8%,公寓上涨4-5%,房市来一轮虎虎生威,应该是可期的。

3%是我司分析师的预测,他去年也是预测了3%(公家人不敢太高调怕政府打压),但我觉得会超过这个,我的公众号随便说都行,政府不会来看和管,我的地盘听我叫。

如果你觉得太贵可以等半年,到下半年就会发现越来越火等不及了。降温措施后6个月是好的进入时间点,因为开发商和卖家会诚意卖好谈价,如果风向一变,那又像去年,完全变成了卖房市场,到时谈价又要看运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