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条底线,政府曾多次强调,实施降温措施是为了预防出现房市过热现象,确保房价不会偏离经济基本面,让国人继续负担得起基本房屋需要。
问题是,房市距离底线到底有多近?
因此,在新一轮降温措施即将来临的阴影下,手上还有未推出项目或未售出单位的发展商备感压力,有意进场的买家也举旗不定,大家都像热锅上的蚂蚁般,一些有心人偏偏乘机散播谣言。
8月初开始的中元节(农历七月),可说是房市一年中的非官方中场休息时段,这个月份一般都少有新项目推出,看房买楼的人也相对减少。
当举国上下正准备欢度国庆日,市场上就开始疯传政府即将推出降温措施,甚至传言李显龙总理会在群众大会的演讲中宣布。结果,庆典圆满落幕了,总理的演讲也结束了,降温措施传闻原来只是虚惊一场。
中元节一过,市场上多个蓄势待发的新私宅项目,都迫不及待地赶在市场“被降温”前面市。打头阵的是位于勿洛中心、拥有158个单位的Sky Eden@Bedok,8月底开始让公众预览,准备在两个星期后的9月10日开盘。
在这个项目开始预览的同一个星期,不知是巧合还是安排好的,新加坡土地管理局和市区重建局各自在相隔一天给发展商发出通告。虽然两份通告内容有别,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发展商未来的发展成本和项目可行性有影响。
前者是有关更新剩余地段的费用框架,基本上发展商在购买剩余地段和毗邻地段合并时,费用将有所上调。
后者则通知,数个政府单位为总楼面面积(GFA)的定义进行统一,而统一后和现有的总楼面面积相比,发展商的可售面积可能减少,所得利润也因此受影响。结果这些通告的内容也被人解读为针对发展商的“降温措施”。
不知是受通告的影响,还是为了抓紧时机,Sky Eden@Bedok的发展商突然宣布将项目开盘日提前三日,导致买家和经纪陷入一片慌乱。
同一时间,市场又开始传出当时刚开始预览的新项目曲水伦庭(Lentor Modern)也准备把开盘日挪前一个星期,让整个楼市出现降温措施即将来临的恐慌。最后,临时提前发售的Sky Eden@Bedok的销售业绩让人刮目相看,首日发售就卖出近八成单位,平均尺价破2000元,与之前的Amo Residence不相上下。
9月中,一直被市场看好的曲水伦庭也不负众望,首日就卖出超出八成单位。吊诡的是,发展商并没有公布售出单位的平均尺价,取而代之的是跨度颇大又没多大意义的尺价范围(1856元至2538元)。有市场人士笑称,这个项目的平均尺价可能破了Amo Residence的纪录,发展商不想张扬。
| 高房价及强劲需求是经时间堆叠现象
本地楼市大致上由自由市场操作,发展商承受的风险高,追求利润最大化,天经地义。只要有价有市,交易乃合情合理。
楼市频传捷报,发展商难免心虚作祟,觉得如果项目卖得太好,房价定得太高可能促使政府采取降温行动。其实,不管是高房价或强劲房屋需求,都需要一段时间堆叠,也并非一两个发展商所能造就的现象。在自由市场,只要供需协调,房价就能在合理的水平上上涨,人们也买得起房子。
楼市大好,有市有价,原本无可厚非,但房价上涨一旦偏离基本面,出现炒房或投机活动,甚至出现一些买家跟风进场,没考虑到本身长期供房的能力,必然会引起当局的“关注”,或出台新降温措施,缓一缓市场过热情况。
虽然目前新一轮降温措施只闻楼梯响,但发展商面对的成本压力不断加剧。上星期四(9月22日),政府宣布非有地住宅的土地增值费平均上调12.9%,这对发展商未来的新项目势必有一定的冲击。再加上美国联邦储备局宣布再加息75个基点,借贷成本更加昂贵了,对整个房地产业的影响极大。
各地央行掀起新一波加息潮,预料接下来本地房贷利率也会再调高,人们对私宅的需求是否依然强劲?若房价继续上扬,谁还能确保不踩到房市底线?
楼市今年收获甚丰,但是否能平安过冬,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