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Bugis:一块麻辣烫和马来帆影交错的城市拼图

2025年05月23日   •   684次阅读

Bugis是我们刚搬来新加坡的时候最先落脚的地方。

我没想到几个月之后也是我最常来的地方,因为国家图书馆就位于这里。

我对Bugis的第一印象,就是感觉没有出国。酒店的窗户往外看可以看到一条从下午到半夜永远人声鼎沸的街,小锅米线,麻辣香锅,串串香,川菜,湘菜,辣子鸡,烤鱼……

甚至在路口,我还能看到巨型的李雪琴代言的杨国福麻辣烫广告牌。

在地下通道里,我不仅能见到刘亦菲,还能见到王一博,和他们代言的瑞幸咖啡和库迪咖啡。

那一刻我有点恍惚,我出国了吗?

那一刻也开始有点意识到,原来新加坡真的是一个华人占比超过70%的国家,这种感受并非通过数据,还是通过麻辣烫的气味、熟悉的中文菜单,还有熟悉的中国明星有了具象化的认知。

几天后,我去Bugis地铁站办交通卡,看到站名“Bugis”,不知该如何发音:是bug加is?gi念“吉”吗?这个单词像谜语,也像入口,一脚踩进新加坡的历史深处。

再后来,我开始在新加坡读绘本,3岁的13岁的都读,在一本叫《The Little Singapore Book》这本书里我读到当莱佛士登陆新加坡的时候,岛上已经居住着华人、马来人、苏门答腊人、Bugis人还有其他很多种族。我突然意识到,也许Bugis可能还是个和马来人一样的种族。

于是我开始寻找Bugis人到底是谁。

Bugis人,也称布吉人,来自今天的印尼南苏拉威西。他们是东南亚著名的“海上民族”,精于航海,勇于迁徙,有着强烈的家族纽带和商贸传统。他们驾驶着叫做“Pinisi”的传统帆船在印尼、马来半岛、菲律宾和中国之间穿梭,是南洋海贸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来自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官网)

在19世纪的新加坡,Bugis人活跃在码头与市场之间,尤其以交易香料、木材、棉布和马匹闻名。他们曾在新加坡的滨海地带建仓、开铺,留下了Bugis Street这个名字作为地理和文化的遗迹。

今天,关于布吉人的资料在新加坡并不是很多,像是淡出了人们的公众视野。

而关于Bugis Street,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也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叙事篇章。

20世纪中叶,Bugis Street成为世界知名的夜生活场所,更成为LGBTQ+社群的地下聚点。不过那时的新加坡法律尚未宽容,但Bugis Street夜间的人流、霓虹与跨性别表演却构成了城市最具张力的景观。

(图片来自网络,70年代的Bugis Street)

据记载,1950-80年代的Bugis Street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军人,变装皇后们在街头自在表演,也有记者和艺术家专程来记录这片自由的灰色地带。

有一些神奇的是,我在国家图书馆找到一本关于香港电影的书——《Yonfan's Bugis Street》。这本书竟然是一本学术书,作者肯尼斯·陈(Kenneth Chan)深入分析了杨凡导演的1995年电影《妖街皇后》(Bugis Street),并探讨了新加坡布吉街的历史、文化和性别政治。在这本书里,Bugis Street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新加坡社会对性别、文化和历史认同的焦点,体现了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对边缘群体的态度。

顺着书,我又找到了杨凡导演的电影《妖街皇后》(友情提示,谨慎观看,这部电影的尺度并非大众所广泛接受,上映的时候也颇受争议)。

(图片来自豆瓣网)

顺带一说,这个扬帆导演拍过《美少年之恋》,吴彦祖和冯德伦在里面贡献了颜值和演技的巅峰。

影片的主角是16岁的莲从马来西亚马六甲来到新加坡,在Bugis街上的新新酒店(Sin Sin Hotel)担任清洁工。初来乍到的莲对酒店中居住的跨性别者感到震惊和困惑,甚至一度想要离开。

而故事的发展如我们所料,莲逐渐了解并接受了这个多元而复杂的社区。她与来自巴黎的变装皇后Drago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学会了在不完美的世界中寻找美好。

Bugis Street在1980年代中期经历了大规模的重建,原有的文化景观被现代购物中心所取代。影片《妖街皇后》在1995年的上映,正是对这一消逝文化的怀念和记录。而今,Bugis Street仍然是新加坡性别与边缘文化史中绕不过的名字。

对于布吉人,我其实会很好奇是否会像土生华人——峇峇娘惹一样重新被人看见。

土生华人之前因为《小娘惹》的热映,被大众所看见,再到后来官方下场,成为了新加坡旅游的一张文化名片,相关的展览、餐厅、博物馆层出不穷。(相关的故事,可以阅读《小娘惹穿的衣服竟然和新航空姐穿的是一个系列?》)

最近为了庆祝中新两国建交35周年,在中国首都博物馆最近有展出《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这是中国首都博物馆与新加坡土生文化博物馆、亚洲文明博物馆合作举办展览,通过约100件(套)文物,系统梳理峇峇娘惹社群的历史脉络与文化面貌。

(图片来自中国首都博物馆官网)

这也是为啥,我最近在参观新加坡土生文化馆和亚洲文明博物馆的时候老看见文物出差了,近期去北京的朋友们可以看看。

扯远了。

布吉人——这个同样在南洋深耕几百年的族群,却感觉逐渐隐退在主流叙述之外。可能的原因也许有:布吉人多归类于“马来人”,文化语言也逐渐同化;同时,他们不像娘惹文化那样以服饰和家居风格吸引观众的视觉想象。

(图片来自网络,布吉人的传统服饰)

但我不知道,也许,随着“一带一路”与“海上丝绸之路”重新唤起人们对海洋历史的关注,布吉人也可能有那么一丝机会重新回到文化叙述的中心。

如今的Bugis,早已改头换面,成为了时尚与多元的共振点,也包含了历史与当代的对话。

国家图书馆与莱佛士酒店,一个属于知识与殖民记忆的空间就在Bugis

四马路的观音庙也在这,到了初一十五,整条街都是卖花和拜佛的人,很是热闹,绕过观音庙就有半幢楼都能吃到素食的Foture Center

而步行不远就是甘榜格南(Kampong Glam)与苏丹清真寺,代表着马来与穆斯林传统。

还有有阿拉比卡咖啡馆的阿拉伯大街,连接着色彩斑斓的网红打卡地哈芝巷。

在这里,穿着 hijab 的马来女性可以与穿着吊带短裙或者职业套装的职场女性并肩而行。

Bugis在我看来是一个新加坡式的矛盾综合体——既摩登,又旧城;既在地,又全球。

它是布吉人航海记忆的遗迹,是跨性别文化的灰色浪潮,是新时代中餐品牌出海的热辣战场,也是全球消费主义与本土身份的激烈碰撞点。

或许有一天,布吉人的帆船会再次出现在东南亚文化叙事的海图上。而此刻的我们,在麻辣烫与霓虹灯之间,在瑞幸咖啡与苏丹清真寺之间,依然可以通过Bugis,读出一座城市的开放性与复杂性。

555

他在新加坡一天花15万新币!全岛收入、生活费大曝光~
2025年05月23日   •   11万次阅读
汇率不断上涨,新加坡银行存款利率哪家强?
2025年05月19日   •   5万次阅读
再见新加坡!住了10年后,我决定回国了
2025年05月22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女富豪,42岁继承外公家产,身价815亿,爱穿中式旗袍
2025年05月21日   •   4万次阅读
从新加坡入境中国又要做核酸了?
2025年05月23日   •   3万次阅读
新加坡又因为这件事,被中国网友狂赞
2025年05月20日   •   3万次阅读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硬核发言:美国无力领导全世界
2025年05月1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新内阁名单出炉!阵容大洗牌,80后崭露头角!
2025年05月23日   •   2万次阅读
变了!新加坡所有公民都受影响!CPF有9样重要改变!
2025年05月24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CPF最新缴纳比例+薪资门槛全解析
2025年05月21日   •   1万次阅读
别打车!新加坡这9条穿梭巴士,省钱直达景点、医院和商场~
2025年05月24日   •   9918次阅读
新加坡新内阁名单出炉!四十多岁就当部长的可不少!
2025年05月23日   •   9576次阅读
新议员火速回应居民诉求拆除斜坡 网民以为帮倒忙其实有说法
2025年05月24日   •   9234次阅读
虐杀猫事件只是冰山一隅 组屋底层成了“HDB人”的江湖和修炼场
2025年05月22日   •   8550次阅读
她,在尼姑庵长大,婚后被家暴,独自抚养2娃,现在过得怎么样?
2025年05月18日   •   8379次阅读
落地新加坡被ICA盘问!免签后入境查得更严了吗?
2025年05月20日   •   8379次阅读
黄循财官宣:新加坡今年人均补贴高达数千新币
2025年05月19日   •   8208次阅读
百万以上资产,中国1.5万人出走,3500人偏爱新加坡
2025年05月20日   •   8037次阅读
14岁新加坡女孩眼底血管爆裂,脑瘤3次开颅剪去长发!她的妈妈做了什么...
2025年05月21日   •   7695次阅读
李显龙亲自安利的遛弯胜地以前竟是墓地?
2025年05月19日   •   7353次阅读
为什么新加坡的“小贩文化”可以申遗成功?
2025年05月20日   •   7011次阅读
11%受访者一条浴巾用一个月才洗 专家:新加坡人浴巾细菌量超标
2025年05月19日   •   7011次阅读
13 年 “失联爸爸” 拒认亲!亲子鉴定后仍上诉抚养费,法官驳斥 “哭穷” 裁定每月支付 750 元
2025年05月23日   •   6327次阅读
猜不到吧!掌握内地富豪最多秘密的人,居然藏在新加坡
2025年05月24日   •   6156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