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顺一个多代同堂单位以106万元成交,转售价格创下这类组屋的新纪录,房屋经纪透露,买家此前为私宅屋主,交易是在降温措施宣布前达成。
义顺4道第666座组屋一面积达1765平方英尺的多代同堂单位,日前以106万3000元出售成交。该座组屋于1987年落成,屋龄已35年。
这项交易创下了两个纪录,除了打破了淡滨尼42街第460座组屋一间多代同堂组屋单位在2018年10月创下的99万元纪录,成为本地首宗以百万以上价格转售的多代同堂组屋单位,也成为首个尺价超过600元的多代同堂组屋单位。

代表卖家处理此次交易的是合登集团(Huttons)属下The Property Runway董事张俪颕。她在接受《新明日报》访问时透露,买家此前为私宅屋主,然而该笔交易虽于10月才完成,但早在建屋局9月30日宣布降温措施前,就已执行选购权书,并在建屋局组屋转售平台上注册表明买卖意愿,因此交易并不受降温措施影响。
据张俪颕透露,该单位类似由一个三房式单位和一个四房式单位合并而成的“霸级组屋”,面积庞大,是该单位吸引买家以高价购买的主要原因。该单位目前包含两个客厅区域、两间卧室和一间套房。若屋主喜欢,也能将单位改造成含五间卧室。
“买家从私宅换组屋,希望能有足够大的空间与家人居住。原屋主就是一家七口同住一屋檐下。多代同堂单位的好处就是非常具灵活性,可以隔开来让年长父母和子女都保有各自的空间,也能将隔墙打掉,以获取更大的活动空间。能容纳多人同住也有更宽敞的用餐环境,因此十分吸引买家。而这类房子在市场上也不多。”
除了偌大的组屋空间在市场上罕见,张俪颕表示单位能以百万元成交,也因为房子是角头单位,只有一户邻居,具备隐私。另外,单位为组屋最高层,屋顶比一般租屋单位高,风景也佳。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卖家只在单位住了六年,内部设计与装潢还很新,能为买家省下装修费。

适合大家庭 需求料强劲
橙易产业(Orangetee&Tie)研究与咨询部总监孙燕清认为,多代同堂组屋单位十分符合大家庭的需求,随着我国人口老化,或会有更多子女选择与父母同住,料此类单位仍会有不少需求。
“适合大家庭同住的组屋房型选择并不多。而且现在房价高,与其父母和子女各自拥有自己的房产,会有更多家庭选择卖掉其中一间,换成这些大型的单位,跨代同住。”
ERA产业研究与咨询部主管麦俊荣指出,以该单位1700余平方英尺的面积,已经比一些执行共管公寓和双层公寓式组屋都还要大。
“1500平方英尺的单位本来就很罕见。加上距离义顺不远的伦多区有些公寓要价也在每平方英尺2100元以上,因此这个单位以百万高价成交,并不稀奇。”
张俪颖指出,这类面积庞大且使用性十分灵活的多代同堂组屋单位,在我国的数量并不多,出现在转售市场上更是少见,且也比政府近年推出的三代同堂组屋更大,主要分布在碧山、大巴窑、宏茂桥和义顺等。
建屋局之前在 1980 年代后期建造了几套由三居室组屋和单间组屋组成的多代同堂组屋。
合并后有 1432 至 1776 平方英尺的楼面空间,要给年迈父母住是绰绰有余。
根据房产网站 99.co 报道,这样的单位其实很少见,最多有两个厨房和三个卫生间,并且只能在碧山街11号和12号、淡滨尼街42号、义顺街61号和义顺4道找到。
本月百万组屋转售量似有缓和
房产专家表示,降温措施落实后,本月百万组屋转售量似有缓和。
上个月共有45个组屋单位以至少百万元出售,创下历来新高。孙燕清观察到,本月截至目前共有20余宗百万组屋转售交易,比起上个月似有下滑迹象,且当中相信也有在降温措施前就已达成的交易。
麦俊荣则相信下来两三个月直到农历新年,百万转售量必然会减少,但年后或会回升。
“降温措施才宣布不久,很多人会先选择观望一阵。另外年尾本来就是市场淡季,加上今年又是疫情后首个年底长假,出国的人更多,交易量自然会少。但能以百万成交的组屋单位必然有其吸引买家的特点,例如面积庞大,因此相信还是会有需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