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購買新加坡非有地高檔私宅增29.7%

新加坡房地產市場比其他國家穩定,吸引外國買家在今年首八個月購買144個非有地高檔私宅單位,比去年同期增29.7%,恢復到冠病疫情暴發前的水平。
橙易產業(Orangetee&Tie)研究與諮詢部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最新數據顯示,根據市區重建局Realis網站,非新加坡永久居民的外籍人士,在今年1月至8月間購買了144個價格在500萬元或以上的非有地私宅,比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別多出182.4%和5.9%。
高檔私宅最受中國買家青睞。今年首八個月,本地和外國買家共買下425個價格在500萬元或以上的單位,其中87個單位或20.5%,是由中國籍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購入。
橙易產業研究與諮詢部總監孫燕清說:「儘管政府去年12月提高外國買家的額外買方印花稅,但外國投資者依然認為本地豪宅比其他城市便宜,因為其他城市的房地產價格也上漲了。雖然政府在9月30日推出新一輪降溫措施,但對擁有豐厚現金或資本的高凈值人士的影響不大。"
外國人因經濟前景不明朗視本地房地產為安全資產
她認為,經濟前景不明朗,新元持續走強,外國人都把本地房地產視為安全資產。雖然貸款利率上漲,但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研究與諮詢部高級主管張敏璋不認為這會抑制外國買家對本地房地產的興趣。
他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高凈值人士若願意支付30%的額外買方印花稅,就意味著利率對他們毫無影響。」這些富裕買家在新加坡買房,主要是因為新加坡社會穩定,他們的投資財富能獲得保障。
」外國買家相中的不只是本地高檔私宅,他們也投資於大眾私宅和中檔私宅。今年首八個月,在外國買家中,非永久居民買下了609個在各個地區的公寓單位,稍微低於2019年同期的632個。
但高檔私宅顯然最受他們歡迎。在他們今年首八個月購買的各類私宅中,高檔私宅占23.6%,比率高於2020年的10.9%。除了中國買家,美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印度的買家也熱衷於投資本地的房地產市場。他們購買的單位大多價格介於80萬元至200萬元以下。
由中國買家購入的單位當中75.6%的單位價格介於80萬元和300萬元以下,印度買家也同樣偏好這個價位的房子。馬來西亞買家則較喜歡200萬元以下的房子。
孫燕清認為,我國不久前宣布招攬高薪外國人才的計劃,預料有助於促進本地高檔私宅市場發展。萊坊(KnightFrank)研究部主管鄭衛銘也有同樣看法。他說,新加坡是外國買家的投資避風港,同時也能提供就業機會。他預測,外國買家購買的私宅會繼續增加。